沅江市黄茅洲镇子母城村李建军正在给小龙虾喂饵。
红网时刻记者 刘志雄 通讯员 楚峰 涂乐 吴行 益阳报道
“晚上来虾田看,就听小龙虾吃水草吃得嗦嗦响,手电筒照过去也不怕。”4月末,正是小龙虾疯长的时候,沅江市子母城村的李建军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和他的小龙虾在一起。
2020年,靠100多亩稻虾,李建军净收入十几万。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和李建军的影响下,子母城村现共种养稻虾1000余亩,稻虾产业成了村民们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
除了稻虾,子母城村本地的主要收入来源便是“庭院经济”,自家种养的家禽家畜和蔬果,在驻村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销到了益阳多个企业食堂。
李建军和王祖华家门前的菜园被打理得井井有条产出颇丰。
家贫志坚勤为路
记者见到李建军时,他正抱着饲料投喂机给龙虾喂饵料,“得适当喂一点,不然草吃得太快了长不过来。”他指着面前的水田说,“池里要有草,越是吃草的虾长得越好,水质越好的田里虾肉也越好吃。”
李建军的龙虾效益高,主要靠用心和勤快。他50岁出头,皮肤黝黑,身体单薄,看着像年已过花甲。妻子王祖华双手残疾,底子薄、学历低、缺技术,家境一度极其贫困,但他从未放弃对小康生活的向往。
2014年,李建军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工作队得知他家情况后,多次上门给夫妻俩加油打气,鼓励他们流转承包土地发展种植增收。李建军和妻子听了工作队的建议,流转承包60亩田土种植水稻、油菜、黄豆等,通过几年勤劳努力,李建军家2017年稳定脱贫。
没流转承包大面积土地的子母城村村民,靠种植经济作物、饲养家畜家禽,每家每年也能赚6、7千元。“农村的老人家都很勤快的,在农活上手脚不比年轻人差。”驻村工作队队长刘赤平说,他来自益阳市工信局牵头,工信局所联系的众多企业的食堂,成了子母城老百姓的主要销售渠道。
子母城村的稻虾田随处可见。
龙虾致富传帮带
李建军并不满足于温饱,“老婆跟我苦了这么多年,肯定想日子过好一点。”他瞄上了时下火热的小龙虾市场,想种养稻虾米。
与驻村工作队交流后,他确信,这事能行。工作队帮助他通过小额信贷筹措了第一笔启动资金5万元,并在村里举行农技种养培训,多方对接联系食品加工企业,为村子今后的小龙虾销售铺路。
李建军流转承包稻田100亩,发展稻虾种养,和妻子二人早出晚归,两年后,他们还清了贷款,住上了新房,新房里添置了家电,随着养殖技术熟练,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养虾并不是很难,就是磨人,要耐得烦。”李建军的养殖技术基本学自驻村工作队联系的老师,他认为最要紧的还是人勤快。见李建军家里大变了样,不时有周边村民来向他学习取经,他也总是毫无保留传授自己的经验。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发展村级产业,驻村工作队通过扶贫资金协助村里收回、流转了130余亩地并成立合作社,合作社每年向困难群众分红。此前联系的食品加工企业也发挥了大作用,国联水产保底价收购村里的小龙虾。
养虾致富有了成功的例子,驻村工作队又提供了技术和渠道,村里稻虾种养的规模很快便超过了1000亩。
李顺生妻子秦小清在家编凉席赚点手工钱。
基础建设是关键
驻村工作队刚来子母城村时,村里还没几条像样的水泥路。
“以前去趟街上都费劲,电也不行,很多电器买了用不了。”李顺生说。他年已古稀,独子失联多年,流转出去了7亩多地,自己还种了些油菜、棉花、黄豆等经济作物。“现在日子好过多了,路修好了这些东西才卖得出去,居住环境也变好了。”
村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是群众美好生活前的第一大阻碍。驻村工作队多方筹集资金,硬化通村公路1千米,修复破碎路350米,全村每户村民都通了水泥路。
子母城村稻田连片,水利设施关乎群众根本,驻村工作队硬化护坡主渠道1000米、疏洗规范衬积渠8300米、新建、维修改扩建机埠各1个,确保了每块地都有水能用、水多能排。
驻村工作队还扩改村卫生室,添置器材和药品,增加医护人员力量。不断完善户户通、村村响、农家书屋、阅报栏、村级文化室等项目建设,及时宣传政策法规,普及农业知识,播报农业气象,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基础建设搞好,村子才有发展的希望。”刘赤平说,“我们正计划和隔壁的民心村牵手,他们做桃花、桃子产业,我们做蔬果、稻虾产业,优势互补,共谋乡村振兴。”
来源:红网
作者:刘志雄 楚峰 涂乐 吴行
编辑:邓雨薇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2021/04/27/9238627.html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