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叶立华

公众号:立华说

合肥市搞了一个政策,把买房子的资格卡在了35岁,不是说35岁以上不能买,是35岁以上不能自由买。

一招,搞出了好几层意思,布局久远,很底线思维。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合肥市的平均工资收入差不多在7000元,中位数大体是5000,房价接近2万元一平。

老城区老楼,涨不动,涨不动的时候,没人买,有价无市。

新开发楼盘,屡创新高,还有一大群人要去购房。

合肥的财政要去房地产化,就要想办法留住税收,要留住税收,就要留住人,要留住人,要留住人,房子就不能一直涨。有必要的话,还要主动把泡沫化的地方刺破。

现在合肥的青年人,走的不少,这是矛盾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长期要去房地产化,不代表现在就要去房地产化,短期来看,出让土地还是不得不做。

要出让土地维持财政,就要保持地价,要保持低价,就要让新盘涨。新盘涨了,开发商能看到利润,就会抬高土地出让金。

但是,城中的大量旧楼,除了提供交易税,很难提供别的价值。

买了老盘,按在手里,最好捂在手里自己住,二手房在市场上少,消费者就不得不去买新房。

正好,消费者还有能力去买新房,这是最理想的场面。

二手房少,消费者没得选,只能买新房,新房供不应求,就要涨价,新房涨价了,地皮就贵,短期内财政就有钱。

二手房少,都捂在手里,买了房的人不会离开,新房贵,但是还是有人在买,买了房不好卖,打击了投机客,谁来救被绑上车,长期来看,人就留下来了。

最理想的情况,莫过于此。但炒房客的出现一定会破坏这个局面。哄抬房价,短期有了财政,但长期没有人和产业,搞不好就要学了莱芜,人都破产打包卖给了济南。

城市被房地产搞的空心化破产,最危险的前途莫过于此。

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真刚需买房

一个青年,22岁大学毕业,如果赚钱能力强,35岁之前大抵能赚出来首付。

一个青年,赚钱能力不强,父母能支持的起,35岁之前,肯定能拿出来首付

一对青年,赚钱能力不强,但是感情不错,两个人在一起,35岁之期,还是能攒出来首付。

超出35岁还没有买房的,在我国到底是什么人呢?这不好说,我国有北上广,也有小郊县。

但是在35岁之在合肥没有买到房,还想买房,目前来看唯二的目的就是投资和置换。

不是刚需。

网民冷嘲热讽这个年龄限制,意义不大,合肥市当然不在乎不想在合肥市安家的人怎么想,城市治理要实事求是,不能搞依网治国。

对想在合肥的人来说,筛掉了投资和置换,实打实的有利于刚需上车。

置换房子,一时买不了,有怨气,可以理解,但人总要将心比心。超过35岁的市民总要想想自己的未来,用动态的眼光想一下未来。

人走成了鹤岗,你手里的房子大幅贬值,青年外流到了南京上海,你又没有跟着去,年高衰朽的时候,置换这一套房子,到底是舒服在了哪里?年高70,住在空心化的城市里,这对老人来说,是最坏的局面。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享受了一时的舒适,换回来了悲惨的老年。眼下,合肥市民的共同敌人是炒房客,他们会把刚需和置换都拖进深渊,合肥市要抱着最坏的打算,争取一个最好的局面。

这个最坏的打算,就是避免成为空心化的城市,这个最好的局面,就是争取第一个成为靠税收来当财政主要收入的省会城市。

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有自己的担当。

做风投最好的城市,做风控也有两把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