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15日,湖州市吴兴区公安分局高新园区派出所民警在中节能(湖州)环保产业园内设立的防诈驿站为群众宣教防诈骗知识。记者 黄宗治 摄。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张全林

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事关人民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大局稳定,事关国家经济安全,事关党和国家形象。4月27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在京联合启动“全社会反诈总动员”全国反诈防诈系列宣传活动。

现代电信的兴起,诈骗犯罪手段翻新速度惊人,已成为发展最快的刑事犯罪。从假冒公检法、木马链接的老套路,到网络贷款、兼职刷单、虚假购物冒充客服和“杀猪盘”等新饵料,名目繁多、花样百出,让人防不胜防。2020年,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同比分别上升60.8%和121.2%;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2.2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6.1万名,捣毁境内诈骗窝点1.1万个。较之传统的欺诈行为,电信诈骗主要通过短信以及电话语音业务进行,无孔不入,存在着覆盖面广、费用低、既遂率高,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等特征,已经成为扰乱社会治安的新的违法犯罪问题。

电信网络诈骗不是简单的社会治安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治理问题,必须立足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才能不断挤压犯罪空间、铲除犯罪土壤。如发送虚假诈骗信息或群呼电话,都要利用各大通信运营商的通道,但由于对随机群呼、任意更改显示号码呼叫的通信数据未能有效监管和拦截、封堵,实际上为诈骗提供了方便。

早在2011年,最高法、最高检就发布实施了《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明确规定:“明知他人实施诈骗犯罪,为其提供信用卡、手机卡、通讯工具、通讯传输通道、网络技术支持、费用结算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显而易见,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尽到监管主体责任,才能堵死漏洞。

保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需要“全社会反诈总动员”。电信诈骗的防范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综合治理工作,须从法律上健全,从技术上完善,从意识上提高,标本兼治,全社会齐抓共管。集中组织开展“扫楼式”“面对面”针对性防范宣传,增强“全民反诈”意识和识别能力,当然重要。但构建防诈骗的天罗地网,必须整合公安、银行、运营商等资源,围绕“打、防、堵、封”,环环紧扣,发动集群战役,形成全社会反诈大格局。其中尤为关键的是,网络诈骗须网上封堵,截断源头,才是最经济的防范手段。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