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的背后总是无尽的奋斗与磨练,有这样一个人,他是周口的富豪,最辉煌时期是河南省首富,登上了百富榜。

成功需要维持,人也需要居安思危,他在成功之后,眼高手低,没有金刚钻揽下了瓷器活,导致了公司破产,自己负债累累,锒铛入狱,他就是孙树华。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孙树华,1964年9月,出生在河南周口的一个贫困家庭里面,家里一共有7个孩子,他排行老三,因为家境贫寒,父母根本负担不起抚养七个孩子,在孙树华小时候,父母为了节省一些钱养孩子,带着七个孩子从城市回到农村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为哥哥,孙树华从小就被父母教育要照顾弟弟妹妹,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从小就非常懂事,在父母忙的时候帮忙照顾弟弟妹妹。

在孙树华12岁那年,父母已经供不起他读书了,得知这个事情后,他选择了辍学,然后准备做一些事情贴补家用,就这样,一个12岁的孩子开始了他的创业史。

凭借聪明的头脑成为当地的“破烂大王”

12岁的孙树华出去打工都没人要,他只能在家附近做一些小买卖,他开始在家附近卖油条,此时的他,身高连做饭的案板都够不着.

凭借着心里那股要赚钱的劲,他坚持了下来,后来他又发觉卖烧饼的生意不错,转行卖起了烧饼,但烧饼生意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简单,他赔了许多进去,这让他不得不考虑换个赚钱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树华在观察了许久之后发现收破烂是个不错的方向,而且这个工作因为是在社会最底层,很少有人去做,也没有什么竞争。

他发现,很多地方种地都缺少塑料薄膜,而塑料又是可重复利用产品,很多工厂都高价回收塑料。

于是他便开始了他的收破烂生活,他挨家挨户地收塑料,然后卖给生产塑料的工厂,后又从这些工厂贩卖塑料薄膜回来卖给农民.

这让他获得了一笔可观的利润,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因为收破烂赚了很多钱的事情被当地人知道了,人们也称他是“破烂大王”。

创办属于自己的塑料工厂

在1992年,孙树华在一次出门的时候遇到了淮阳县曹河乡的乡长迟新志,两人聊了一会儿天,迟新志在听说了他的事情之后建议他开一个塑料薄膜加工厂,自己生产塑料薄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迟新志的提点下,孙树华有了创业的方向,回家之后,他便拿出了自己的所有积蓄,然后和乡里的信贷社协商,获得了100万元的贷款,开办了一个塑料薄膜加工厂。

塑料薄膜在当时可是炙手可热的农业生产必需品,他的塑料薄膜一经生产就得到了热销,不到半年孙树华就净赚了将近200万元。

这让他非常开心,富了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为自己买东西,而是给父母在城市里面买了房子孝顺他们,他的孝顺在当地也是一种美谈。

祸兮福之所倚,苏醒之后全身心投入工作

然而好景没多长,还没来得及享受初次成功喜悦的孙树华就在去郑州出差的路上出了车祸,车祸非常严重,在经过抢救后,他保住了性命,但他却迟迟未能醒来,一直昏迷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树华陷入昏迷之后,工厂里面没有了领头羊,乱成了一锅粥,工厂没有了业绩,很快就面临着关门大吉的局面,因为没有钱给员工开工资,许多员工都跑了,甚至还有一些员工带走了工厂的机器,原本风风光光的工厂成为了一个空壳子,逐渐走向了破败。

很多人都在为这个工厂惋惜,为孙树华惋惜,此时在医院的孙树华仿佛有了心灵感应,已经昏迷了多半年的他苏醒了过来。

祸兮福之所倚,醒来之后的孙树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他把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到了工作当中,曾经工厂里的许多员工听说孙树华苏醒了,也都纷纷回到了工厂里面工作。

创建华林集团,开始扩张业务

1998年,长江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涝灾,孙树华吩咐工厂加班加点,生产抗洪抢险用的塑料编织袋,他因此赚了不少钱,有了这次的经验之后,他直接成立了一个篷布厂,篷布厂也给他带来了非常不错的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01年,孙树华以这些工厂为基础,建立了华林集团,华字取于他的名字,而林取于和他关系最好的一个弟弟的名字。

此时的孙树华已经不满足于生产塑料产品带来的那些利润了,他要发展其他行业,他投资了许多其他产业,还收购了一些产业,刚开始的投资是非常顺利的,他凭借着这些投资赚了很多钱,这些钱让他成为了河南省的首富。

他的胃口越来越大,和政府合作获得了近10个国家级、省级或市级大型工程项目,但这些项目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般顺利。

他进行的第一个锂电池项目因为在环保方面不合格失败了,这让集团亏损了很多钱,然而锂电池项目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他的很多项目都出现了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高手低,业务频频出现问题,公司破产倒闭

孙树华投资了太多东西,集团的运营资金根本就不够,集团内部出现了严重的资金危机,他曾经收购的一些产业也因为他付不起钱被收回了,他把集团的发展重心都放在了其他项目上,逐渐忽视了让他发家致富的塑料工厂没多久也停工了。

此时的孙树华只能把PE管的生产当成是集团的救命稻草,天不遂人愿,PE 管项目因为非典不得不停工,非典结束之后,项目被别的工厂截胡,孙树华亏损了很多钱,公司也进入了破产程序。

他向银行申请的贷款也到期了,他根本无力偿还这些贷款,银行起诉了他,法院对孙树华的资产进行了彻查,发现他利用虚假信息材料,还将名下的土地重复抵押,从多家银行获得了巨额的贷款,他的这种行为涉嫌诈骗,最终,孙树华因为自己的行为锒铛入狱,一代首富就此落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树华通过努力获得了成功,但他眼高手低,没有金刚钻,非要揽瓷器活,不从自己的现状出发,最终锒铛入狱,一事无成。

从他的身上,我们也能看到很多东西,不论做什么,都要未雨绸缪,从实际出发,考虑好后果,而不是盲目地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