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人的印象中,匈奴是一个凶狠野蛮的民族,由于他们平时就是骑在马背上生活,哪里的草原肥美,物资丰厚,他们就去哪。这的确使得他们变得骁勇无比,但在被侵略的国家看来,这群游牧民族就是一群可怕的悍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记》中曾经记载过匈奴的“猎头”习俗,他们认为在征战中砍下敌人的头颅是一种荣耀,并且还会将敌人的头颅制作成饮酒的器皿。《史记·匈奴传下》就有记载:“以老上单于所破月氏王头为饮器者共饮血盟”,讲的便是匈奴人用另一个游牧民族月氏一族的王者的头颅做成了酒器,与当时汉朝的车骑都尉韩昌以及光禄大夫张猛建立盟约的场景。

西方人的历史典籍中也有记载,匈奴人会将他们俘虏者的头颅在战败酋长的墓前割下,即使是女人和小孩也不会放过。被猎杀者的身份越是高贵,最后被制成的酒杯就越是华贵。这样一群完全不懂得文明相处,也不知道外交礼节的野蛮民族对待汉朝的俘虏反而是另外一种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仗归打仗,但是仗打完了以后,匈奴总是给他们抓到的汉朝将领分配女人。比如“丝绸之路开拓者”开拓者张骞被匈奴人逮到之后,并没有受到太多的胁迫,反而还当上了匈奴的女婿。张骞最后也是在匈奴妻子的帮助下,才重归故乡的。

再比如汉朝飞将李广的长孙名将李陵兵败被俘,匈奴不仅对他优礼有加,还让他帮忙练兵,顺便再给他找了个公主当媳妇。后来,李陵本有机会回到家乡,但他认为“大丈夫不能反复无常”,还是拒绝回家,最后在公元前74年病逝匈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在匈奴牧羊19年之久的苏武虽然没有投降,日子过得也苦,但还是和匈奴女子结婚生子了。苏武回国后,本来还将此事隐瞒,还是汉宣帝问起,他才不好意思回答有个叫苏通国的混血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匈奴为何要对汉俘如此,其中包含了各种复杂的原因。第一点,匈奴虽然凶悍,但碰到硬钉子的时候,还是知道服软的。由于边境老百姓不堪忍受匈奴的骚扰,汉武帝上位后对匈奴展开了凶猛的反扑,双方强强对决,拼得个你死我活,匈奴也不想真被汉朝消灭了,于是也学习了汉朝的文化,善待俘虏,以此缓和双方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习先进文化也是第二个原因,匈奴也羡慕汉朝的农耕文化,以及汉朝丰厚的物产、先进的技术等等,他们抓汉朝的俘虏也是为了学习汉族文化,比如李陵本职是将军,就被单于安排去练兵了。

此外,居无定所、劫掠为生也不是他们每个人都想要的。汉朝的俘虏虽然只能在短时间内教会匈奴一点先进的文化,但若让俘虏们娶了匈奴的女子为妻就不一样了。汉人家族观念很重,对妻子和孩子也定会悉心教导,如此一来,汉人的文化就在匈奴内部传承吸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些并不是最关键的一点,匈奴要和汉人联姻对后来历史的影响相当之大。俘虏们的后代从小在匈奴长大,心又怎么可能向汉,而且这些优秀的汉匈混血培养起来,就是瓦解汉朝的最大助力。

如果这些混血的小孩被带回汉朝,也会给讲究宗族制的汉朝人带来麻烦,逐渐瓦解掉汉朝的内部世家。这算盘打得是相当高明,但奈何汉朝也差不多是这么想的,甚至还要棋高一着,并且占据了先进文明的优势,匈奴最后就只能便灭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他们培养出来的汉匈混血却相当强大,比如汉飞将李广一脉虽然基本都被诛杀殆尽,但李陵带匈奴的后代却一直得以存活绵延下来。甚至在公元356年建立北魏拓跋珪都曾自称是李陵的后人,倘若所言非虚,拓跋珪便是汉匈混血了,其族内猛将辈出,李陵也不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隋书》还曾记载,北魏至隋朝的名臣李穆便是李陵之后;在公元400年建立西凉政权的国君李暠也自称是李广的第十六世孙,若按严格的宗族制法来算,他也是李陵的第十四世孙。有意思的是,《新唐书》还记载,唐朝的时候,有一名为黠戛斯的西北民族想归顺李唐,于是认了李陵当自己部族的祖宗,李唐当然是高兴接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还只是有所记载的名将李陵的后人,其他俘虏所生的汉匈混血也不知还有多少,但这也是民族融合的象征,为历史的进程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