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这样评价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蔡康永老师是一位“关系大师”,他对世事洞若观火,说话如春风化雨。”

蔡康永的会说话,众所周知。

但他的会说话,并非妙语连珠,而是带着悲悯人心的情怀,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恰到好处的沉默。

说到底,说话不难,难的是把握好说与不说的分寸。

圣人王阳明曾说:

“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

做人做事不仅要注意初心内在,还应注意方式方法。

尤其在说话上,在说与不说之间,更讲究方法。

曾在网上看到作家巴金和刘白羽的故事,备受感动。

1962年,刘白羽儿子滨滨已是心脏病晚期,抱着一线希望,他带着全家人前往上海治疗。

治疗期间,好友巴金和妻子数次探望,而每一次探望,巴金从未主动问起滨滨的病情,而是默默地握着刘白羽的手。

对于刘白羽夫妇而言,儿子的病,是内心深处难以启齿的痛,任何一个人的触碰,都足以让他们泪流满面。

巴金无疑是明白了这一点,所以从始至终只字未提。

对于巴金多次的探望与陪伴,刘白羽深表感激。

而巴金也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

“没什么,我只是刚好有空,陪陪你”。

面对人生大难,滔滔不绝地安慰并非上乘之策,而明知不问的克制,才是最为珍贵的陪伴。

一个有修养的人,是什么都不说,却把一切都做得体面且深入人心。

作家贾平凹说过一个故事,有个人是口吃,一天与友人同行时遇见了另一位口吃问路。

那位有口吃的朋友全程一直不开口说话,事后好友问起才说:“人家也是口吃,我要是回答了,他会以为我是在模仿戏弄他”。

故事虽短,却意义深刻。

有时候,千言万语,不如不问。

不问不是不关心,反而是体察到了对方的情绪,不忍再问,生怕说错了哪个字,再次伤到对方。

有修养的人,在别人深陷困境时,会有共情力,懂得沉默比安慰更有力量。

人生总有难处,能做到明知不问,方为智者。

微博上曾有个话题:

“生活中哪种人最讨厌”?

有个高赞回答是:

“扫兴的人”。

所谓扫兴的人,有时候是人家说什么,他否定什么;

有时候是大家心照不宣时,他却看破说破。

网上曾流传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有几个陌生人,在同一张桌子吃饭,因为互不相识,大家都挺尴尬。

此时有人为了活跃气氛,自告奋勇地讲了几个段子。

大家都配合着笑开了,但有个人忽然十分扫兴地说:“都几百年前的笑话了,有这么好笑吗?”

此话一出,刚刚才热起来的场子,一下子就冷下来了。

生活中,这样的人确实不少,总是不合时宜地点破他人的话语,看似聪明不已,实则挺讨人厌。

很多时候,我们看穿一件事情不难,难的是遏制住自己内心想要炫耀看穿别人的念头。

说话做事留有余地,看穿不言,是我们与人相处时必须要掌握的分寸。

在孟非还没出名之前,曾经被邀请去一档节目担任现场司仪。

那时孟非刚刚从新闻业转行到娱乐圈,主持娱乐节目手法生涩,经常接不上话。

现场也有很多人觉得他反应太慢,跟不上节奏,一度议论纷纷。

评委席上的高凌风看穿了他的窘迫,但没有直言,而是打趣说:

“以后我说完后,都麻烦孟非补充一下,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句话,缓和了当时有些尴尬的场面,也解救了有些不知所措的孟非。

作为前辈,高凌风没有仗着自己的资历对他极力苛责,而是极其有分寸地给了孟非台阶下,以至于到今天,孟非都还十分感激他当时的不言破。

有时候,人的表达欲难以控制,而那些懂得克制,看破不说破的人,是掌握了说话之道,也是对人有悲悯之心。

看穿不言,懂得适时保持沉默,是说话做事的分寸。

《道德经》有言: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通俗来说,就是你不和别人争,别人也没法和你争,自然就没人能争得过你了。

能言善辩,固然受人欢迎,而知理不争,才是大智慧。

在汉武帝时期,有一位丞相,叫公孙弘。

他一直备受汉武帝重用,甚至在没有任何重大军功时就被封侯,人生过得颇为圆满。

而他如此顺风顺水的原因,就在于不争的智慧。

公孙弘出身贫寒,一直都非常节俭,甚至做了丞相后也是粗米布衣。

当时有个都尉很不理解,觉得他非常做作,就跟汉武帝告状:

“公孙弘已经位列三公了,拿着那么高的俸禄,还盖一床破布被子,不是明摆着骗人吗?”

汉武帝就问公孙弘是否如都尉说的那样,公孙弘只说了一句:

“是真的,我身为丞相,却盖着布被子,实在有损我朝官威,多亏了汲黯的忠告,才能让陛下听到这些真话。”

每次议事时意见被同僚们反驳,公孙弘也从来不会争辩。

汉武帝问他为何不争辩时,他回答说:

“了解我的人自然会知道我的忠心,不了解的人才会觉得我不忠心。”

在同僚们多次诘难中,公孙弘以退为进,以不争获取了汉武帝心中谦和宽厚的美名,故而官运亨通,一路顺畅。

有时候,不争不是糊涂,反而是难得的通透和明智。

君子和而不同,观念不通不必强融。真正聪明的人,从来不会花时间在争辩上。

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洋,正如不是所有的人都活在同一个层次。

红尘多困扰,不与不同高度的人过多消耗争论,才能暗香盈袖,自在人间。

人生在世,知理不争,是一种百利无一害的智慧,更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梁元帝曾经说:

“言行在于美,不在于多。”

这个“美”,就在于说话的分寸感。

说与不说,包含着沟通技巧,更彰显着人情练达的智慧。

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不是学识渊博,也不是富甲一方,而是懂得适可而止。

不戳人短,不揭人私,不辩人异,方能于世事间通透澄明。

余生,愿我们都能认真修炼自己,拥有明知不问的修养,掌握看穿不言的分寸,饱含知理不争的智慧!

与君共勉。

作者| 咸鱼小仙,努力码字,努力生活。

主播| 如初,公众号:一声遇见,陪你夜听经典。

图片| 视觉中国

两年学说话

一生学闭嘴

聪明人,有些事不能管

有些话不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