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

中共大埔县委宣传部(宣)

大埔历史名人杨缵绪(1697—1771),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进士。累官至陕西按察使,人称“一腹三翰林”之老大。其所作的百侯乡村十二景,我曾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一本手抄本中发现,并抄录了下来。

杨缵绪在诗中描写了三百年前百侯乡村之景象,时至今日,百侯观光景点与三百年前有所不同,如毗屋炊烟、野渡横秋、滑濑雪花、平畴犁雨等均已失却了,作为历史见证,我将此十二首诗重新转载下来,并作肤浅、扼要解释,以免失传。

01

《侯山十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廓晚霞

嵯峨雄镇位勾芒,十二冕旒缀建章。

一片红光回暮景,翻凝海日涌扶桑。

勾芒:古代传说中主木之官,木在五行中属东。

冕旒:古代冕冠前后悬垂的玉串,旗有二旒。

建章:泛指官阙。

扶桑:观赏植物,常年开红色花。

杨缵绪此诗大意是说高竣的廓山嶂雄镇在东方,如同冕冠上悬垂的玉串,在官阙中点缀,一片红光回照,霞景(晚景)如同当年开放的红色扶桑花,涌着一轮红日,美丽动人。

02

侯山十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寺晨钟

古刹疏林上界清,溪流尽处一山横。

噌吰响彻云霄外,散作千家砧杵声。

古刹:古寺庙。

噌吰:寺庙中的钟声(象声词)。

马山寺建于马埔山,在看不见的梅潭河出口处,横亘在这座山上,古寺里的晨钟响彻云霄外,散向千家槌棒捣衣的声音。杨缵绪用“散”字确实有韵味,实属诗眼,让人回味无穷。

03

《侯山十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磜双流

千尺红霓窥碧涧,两条玉带挂青松。

有时骤雨飞涛怒,倒泻黄河碍石冲。

杨缵绪观看千尺彩虹从高磜、矮磜两处冲下来,如同两条玉带悬于青松翠碧之中,雨后飞瀑,黄色的水冲在石矶中倒泻,十分壮观。

04

《侯山十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桃花三峙

何日三山海外来,联成笔架势崔巍。

巴笺五色悬云汉,费尽陈王八斗才。

峙:耸立之意。

崔巍:高竣貌。

云汉:即高空。

桃花磜三山耸立,形成笔架山,形似彩色图画悬于高空,让文人墨客难于描绘。

05

《侯山十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榕荫夏

阴森翠盖俯溪流,臃肿与居汗漫游。

谡谡凉风生两腋,何须一雨始成秋。

臃肿:树木瘘节多,磊块不平直。

汗漫:广泛之意。

千年古榕,坐落在大埔百侯中学校园内,阴森翠盖,躯干筋肌裸露,盘根错节,依俯于梅潭河畔。夏日四面生起风来,无须下雨象秋天一样,两腋凉凉快快感到凉爽。

06

《侯山十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岩朝翠

奇峰矗起敞云屏,烟凝岚施透骨青。

恰似六宫梳洗罢,凭阑螺黛斗娉婷。

六宫:皇后的寝室,泛指皇后。

螺黛:青黑色矿物颜料,可以画眉。

杨缵绪赞赏西岩山,山峰高耸云端,似敞开天然屏障,透骨青翠。从山林雾气中隐约显露,好似皇后梳妆打扮,美丽动人,青黑色的山林更显得美貌。

07

《侯山十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狮潭夜月

怪石如蹲北岸孤,澄清云影练平铺。

分明水底开金镜,照出寒江钓叟图。

狮子岩坐落在百侯侯北村,潭水清澈如镜,倒映出梅潭河上老渔翁矶上垂钓的一幅美丽图画。

08

《侯山十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滩霜叶

一带晴川枫树斜,疏篱鸡犬见人家。

秋深却忆青莲句,真个红如二月花。

青莲:图画用的颜色。

杨缵绪描绘了百侯侯北上村梅树滩的美丽景色,一带晴川透过枫树林隐约见竹篱鸡犬人家。眼前秋色确有霜叶红于二月花之感受。

09

《侯山十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滑濑雪花

飞湍喷薄尽珠玑,一叶扁舟下濑时。

岂是因风吹柳絮,长年舟子鬓如丝。

杨缵绪的笔下,描绘滑濑宫前溪景:浪花飞溅如喷珠玑,一条小船驶过,意识到鬓发如丝的船工,长年累月行船之辛劳,同情他们的辛苦。

时光变化,曲滩水电站建成后,滑濑宫前浪花如雪的景象已不复存在了。

10

《侯山十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毗屋炊烟

参差巷陌列柴扉,接栋连甍碧一闱。

日日山厨蒸晚稻,晴空如絮白云飞。

参差:交错纷乱样子。

闱:古代宫殿里的旁门。这里泛指门楼。

杨缵绪描写三百年前大埔百侯侯南巷陌参差,门楼与门楼相互排列,鱼鳞似的房屋冒着串串炊烟那昔日乡村景色。

时代已进步,昔日屋上炊烟的情景由于家家户户用上天然气而不复存在了。

11

《侯山十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畴犁雨

蓑笠纷纷来耜齐,彤云霡霂润涂泥。

桃源即在人间世,阡陌交通水满畦。

耜:古代的一种农具,跟现在的锹相似。

霡霂:小雨。

畦:有田唇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田地。

阡陌:田地中间纵横交错的小路。

作者窥见背着蓑、戴着笠,冒小雨耕田的农民,联想到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里描写桃花源,田园阡陌的美景。时代在前进,穿着蓑、戴着笠耕田的时代一去不复还了。

12

《侯山十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野渡横秋

漠漠轻云水底天,霜林叶落满前川。

虚舟不得波间月,自在芦花浅水边。

漠漠:云烟密布的样子。

轻云漠漠映溪流,秋夜霜叶飘落在梅潭河上,月下野渡无人,舟自横,野渡悠然地停靠在芦花浅水边。现在大埔侯南侯北两村中间架起了钢筋水泥桥通衢,见不到过渡渡船了。

杨缵绪的十二首写景诗,描绘了三百年前客家山村——大埔百侯镇的山山水水,让人回味无穷。

12

楊纘緒侯山十二景詩文簡練生動,明淨幽深; 虛實結合,句韵詞清。幷非單純的景物描摹,而是在景物中托意遙遠。獅潭夜月,毗屋炊烟,平疇犁雨……,盡情抒寫人們對自已家鄉的愛慕和依戀,由此展現百侯人文曆史的豐富內涵。

楊燕秀老師爲侯山十二景詩句作扼要解釋,透辟精到,嚴密細膩,輔以題解和白話譯文,匠心獨運,實在難能可貴。楊燕秀老師從事教育事業幾十年,桃李滿門,編著多本楊燕秀文集和詩集。退休後筆耕不輟,長期在多份書、報刋專欄投槀,多有佳作,廣受讀者的贊賞和喜愛。

後學:曾延敬上

来源:百侯人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