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一本书能赚点钱吗?这个话题有意思。咱们一起分享。

首先要说,出书只能经过正规的出版社,因为他们才是合法的出版单位。自己写、自己印,然后拿出来卖,这事儿肯定不靠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国截止到2016年,共有584家有资质的出版社(现在也有工商登记为出版集团或有限公司的出版单位)。经过他们,取得国际标准书号,出版发行的书籍为合法出版物。

国际标准书号,通常写为ISBN,是"InternationalStandardBookNumber”的缩写,属于图书等文献的国际编号。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2年颁布,并在德国柏林普鲁士图书馆设立了实施该标准的管理机构——国际ISBN中心。

在ISBN之后,还有原来10位,现在13位的数字编码,表示国家或地区、语言、出版者号、书序号和检验码等含义。对于出书人来说,这个国际出版编号,相当于作品的“准生证”和“身份证"。

准备出书的人,首先就要先去找出版社洽商,以便为自己的"孩子”——作品,取得“准生证”和“身份证”。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来了。如果不是大名鼎鼎的作者——他们的"孩子”是没有可能提前给”生育指标”的——你就要先把作品写出来。一般来说,"孩子”还没生出来,去”派出所”上户口,往往会被笑眯眯地婉拒的。

第三件事,你的“孩子”生出来了,上户口也得找对门儿。全国584家出版社,是有大致分工的。比如自然科学类的、工程技术类的、社科人文类的、妇女儿童类的等等。这种分工,使其侧重出版某些类的书籍,而有些类书籍是不出版的。就像你拿一部文学作品去找某工程专业的出版社,即便你写得比《红楼梦》还好,出版社也爱莫能助。

第四件事,已经摸准了和你作品对口的一家、几家甚至更多的出版社,在上门之前,有必要检查一下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先天缺陷”。作为出版单位,优先考虑的是社会效益。这是他们肯定严把的第一道关口。再著名的作者,再好的作品,如果通不过这一关,就如同“投递简历找工作”某些时候回复的一样——”审核未通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件事,就是你“孩子”的质量了。这有点像“高考”,达不到分数线,是录取不了的。出版社一般都属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有全额拨款、差额补贴、自收自支三种财政模式。现在,全额拨款的应该没有了个别的,担负特殊出版任务的出版社,如科技类的,可能有差额补贴的。但绝大多数出版社属于自收自支模式。人家得自己养活自己。所以,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必须争取与经济效益相统一。2016年,全国出版图书499884种。其中,重版和重印的237469种,初版262415种。重版和重印使用原有书号。初版的26万余种,按照584家出版社计算,平均每家出新书400余种。这只是平均计算,大的出版社和小的出版社可能实际相差十倍。平均到每本书,刨去纸张、校排、印刷、装帧、人吃马喂等等,没有一万甚至几万的利润,是无法维持的。出版社也不容易。因此,他们必定慎之又慎地研究选题计划、约请作者、寻找卖点狠抓发行。什么意思呢?这就使"初出茅庐”者大大增加了迈过这门坎儿的难度。

你如果说,我就是为了出书,不为赚钱。那应该能有协商的余地。当然,作品的品质是必须保证的。从目前的成本来看,一本书销售5000-10000册应该能够保本。你和出版社说,我自己去销售这部分。有可能达成合作。不过,这和咱们讨论的话题初衷就南辕北辙了。

若是前面的几道坎儿都不成问题:作品写出来了;找对了出版社;社会效益很好;市场也没问题,你就可以赚点钱了。

说了半天,好像是泼冷水居多。其实不是。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为了不打无准备之仗。古人还说,契而不舍,石可镂。酒好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会发光。归结起来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不过,只是把出书的目的锁定在为了赚点钱。定位稍低了点儿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