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组荞麦店外送的照片被评选为日本昭和时期最值得怀念的风景。
点外送大家都遇到过,现在的外送员都是骑电动车的。

可是在日本昭和时期(1926-1989年),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荞麦面外送员,没有一点特技几乎是不可能被录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昭和30年左右,很少有公司拥有自己的食堂,职工们的午餐时间普遍都是向外订餐。

那时候东京铁搭还在修建,很多外地人来到东京观赏铁搭,电视台也举办了外送大赛。

下图中的选手是当时的第一名,蒸笼被叠成了铁搭的形状。据说他最多一次可以送100人份的餐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荞麦面分冷热两种,冷面的比较有代表的就是蒸笼荞麦,热面有清汤荞麦面和天妇罗荞麦面。在夏天就是蒸笼荞麦面的天下了。

▼昭和30年,目黑通大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昭和14年,荞麦面店“柿之木坂更科”的创始人宫川朝松先生将外卖送往都立大学教职员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昭和初期的有乐町更科,堆积起来的蒸笼足以媲美帝国大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昭和2年,京桥,那时候荞麦面外送还没有成为一个普遍的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昭和20年的荞麦店外送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要单手骑车,很多时候叠外卖前都需考虑稳定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这项技艺的练成,最初是因为面店老板嫌多次送餐会使得出事故的风险几率增加,所以不得不迫使外送员一次性送出越来越多份蒸笼荞麦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8年,HONDA发明了一个可以安放在自行车尾部的减震装置,使得外送员可以无需一只手托着外卖盘,此后,荞麦面外送的风景也渐渐在日本社会中消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每10份外送中,过半数是荞麦面,可见其在日本关东地区广受欢迎程度。

日本民众普遍有过年食用荞麦面的习惯,代表在困境中“卷土重来”的心愿。

尤其在二战后的昭和时期,社会资源匮乏,荞麦面成为当时人们主要的日常食品。

栗良平小说《一碗清汤荞麦面》(1987年著)描述的就是那一时期日本的社会生活面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