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近些年手游阴阳师的热度持续不减,想必大多数人对于日本“平安时代”的了解,都是来自对游戏背景设定的认知吧?尤其是日本阴阳师这一特殊的团体,更仿佛成为了平安时代的一个特定符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虽然日本平安时代的“神鬼”之事着实为天马行空的,

但平安时代之所以能够如此出名,则是由于

自西元794年桓武天皇由平城京(今日本奈良)迁都至平安京(今日本京都地区)后,受奈良时代全面向大唐帝国学习的影响,直至平安时代开始,自

大唐传入的“唐风”逐渐同日本本土的“国风”相结合,从而在各个领域涌现出了丰富多彩的政治及文化现象,对日本之后的文化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平安时代的“神鬼”与唐风的影响密切相关

既然提到了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也不妨解释一下为何平安时代下充斥着丰富的“神鬼”色彩。首先,桓武天皇迁都的重要原因,并非如小说游戏中说的那样,是因为旧都平城京不堪妖魔侵扰,才重新选址平安京作为国都。

实际上,由于奈良后期,天皇与贵族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为了削弱这股日益强大的贵族势力,桓武天皇才最终决定迁都。

这一举措,同大明王朝朱棣为了削弱南方臣子,从而选择迁都北京的原因大相径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桓武天皇画像

其次,

由于平安时代是一个“唐风”同“国风”并存,且并行融合发展的时代,

日本本土宗教神道教,也同自大唐传入的佛教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宗教共生形式,这也为日本平安时代下“神鬼”传说的大量出现创造了一定的宗教基础,即日本宗教史上的“

神佛习合”

阶段。

至于最后一个原因,在我以后的文章中也会详细介绍,那就是

由于“物语文学”的出现,

作者通过所见所闻,再将民间的传说神话及个人感悟融合在一起,

使得物语文学逐渐成为了日本古典文学中的一支重要分支,影响深远,也为平安时代平添了一副神秘的“神鬼”面纱。

奈良时代为根基,平安时代为繁花

不过,在对平安时代下的“唐风”洗礼进行介绍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平安时代的“前史”,即

为何平安时代能够为唐风的传入和融合创造如此夯实的基础。

要知道,早在西元7世纪,经过对古代中国文化的汲取,日本国内就已经出现了正统和蛮夷的意识区分,即古中国的“华夷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那一时期,大和朝廷并没有完全统一日本列岛,北面有蝦夷势力割据,南面则有隼人部落聚集,所以日本中央朝廷在当时所采取的政策,便是一方面不断征战开拓疆土,另一方面又将自大唐学习而来的政治文化向全国推行。

不仅如此,之后,日本又根据唐朝的行政划分制度,对全国疆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划分,而这些行政划分的举措,哪怕到了今天,在日本也仍旧有所保留。

比如古日本将全国划分为五畿(类似古中国的京畿地区,主要包括:大和、河内、山城、和泉、摂津)七道(类似行省,包括:西海道、南海道、东海道、北陆道、东山道、山阴道、山阳道。至于我们所熟知的北海道,则是在明治政府时期才设立下来的,时间较晚)。

而且,除了对全国进行整体的行政划分外,还对具体的区域实行“条理制”,即细分行政区域。想要详细了解日本这一行政区域的划分,我们可以用现今我国的行政划分来进行对比。我国的行政划分的大小为:省——市——县——镇——乡——村,而在日本则为:町——丁目——番地。现今日本所留存下来的某某町之类的名号,就是自古时流传下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后来日本迁都奈良平城京(西元710年),正如前文说的那样,开启了向大唐全面学习的“奈良时代”,其中就连平城京的规模和构造,也大致同长安相仿(基本呈正方形,总面积约为长安城的四分之一)。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我国古代的都城建造都有用来抵御外敌的高墙,但日本的都城四周不存在高耸的城墙。

此外,

日本民间歌谣“和歌”发展的高峰,也出自这一时代,

其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万叶集》(由大师大伴家持编纂,总分二十卷)的出现。由于《万叶集》是全文由“汉字”书写而成,收录诗歌约为四千五百余首,所以也被视为唐风传入的重要标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这里的“汉字”为何用引号,则是因为《万叶集》中的汉字并非汉字的本来含义,而是用以为日语注音的文字,如拼音一般。但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类似这种为日语注音的汉字已经较为固定,成为了日文书写的开端。所以日本假名发展中著名的“万叶假名”(共八十八个),也由此得名。”

所以说,正是由于奈良时代,日本向大唐文化的不断汲取和吸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历史背景和规模,再加上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又完成新的飞跃,更为之后平安时代繁荣的文化盛景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和天地。根据

史学家吉川真司

的观点:

唐风不是“和”与“汉”的互相排斥,而是在天皇统治的理念中,使“唐”范畴化并占有一定地位。似如此理解“唐风”才有意义。因此,政治上的开明理念,也为唐风同和风的交织融合创造了基础。

那么,平安时代的日本,究竟受到了唐风怎样的影响,又是如何唐风同和风相互交融发展的呢?

受唐风影响,平安时代文学艺术得到蓬勃发展

先说最为重要的一项,即平安时代出现的日本正史“六国史”。其实早在平安时代之前,日本在正史记录的领域十分苍白,除了一本《日本书纪》之外,再无任何一部像样的正史书籍。而

受唐文化的影响,平安时代的历史学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其主要表现就在于

《续日本纪》、《日本后纪》、《续日本后纪》、《日本文德天皇实录》、《日本三代实录》五本正史的相继问世,与前面的《日本书纪》合称为日本“六国史”

。因此,也有不少学者戏称,在平安时代之前,日本不存在“正史”一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便是另一部著名和歌文学《古今和歌集》的出现。

现今日本国歌《君之代》,便是源自西元905年,由纪贯之收录入《古今和歌集》中的《我之君》改写而成。

虽然《君之代》的编曲工作早在十九世纪末已经完成,但直至二十世纪末,日本通过的《国旗国歌法》,才最终确定下了《君之代》作为日本国歌的合法地位。另外,《古今和歌集》的出现,也被史学家视为国风文化现象中的首要代表作品。

其三,

受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日本平安时代也逐渐形成了两部乐舞,即唐乐和高丽乐。

现今日本仍旧流传下来的雅乐艺术,便是建立在唐乐和高丽乐的基础之上。而类似琴、笛、箫、瑟、尺八、琵琶等由大唐传入的乐器,

在日本民间,尤其是皇室贵族之间尤为盛行,而在如今现存下来的雅乐艺术代表作之一《御游》,所表现出的正是这样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四,

日本“日记文学”和“随笔文学”相继问世。“日记文学”中以《土佐日记》、《蜻蛉日记》、《和泉式部日记》、《紫式部日记》、《更级日记》等为代表,其中的《土佐日记》则是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完全由日文撰写而成的作品。

之所以称之为“日记文学”,则是因为这一文学体裁的记录形式主要以日记体为主。而在“随笔文学”领域,则以清少纳言的《枕草子》,这里所谓的“草子”,就是日本随笔的代称。而之所以称之为随笔,主要是因为这一题材的内容多数由毫不相关的杂文构成,却融入了作者本人对事物的思考和感悟,与多以叙述为主的“日记文学”有着明显区分。

其五,

日本平安时代逐渐形成的“物语文学”,在日本古典文学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

顺带说一句,

日本物语文学的产生,主要是受到了我国古代六朝时期及隋唐传奇文学发展的影响。

由于那一时期我国的文学体裁较为新奇,所以对日本物语文学也造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影响。

一种是以《竹取物语》为代表的虚构物语,另一种则是以《大和无语》、《伊势物语》为代表的歌物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日本物语文学的巅峰,则是由日本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紫式部所创作的《源氏物语》。

由于《源氏物语》综合了物语文学的两种风格,推陈出新,为之后日本散文文学的出现开辟了道路。

总结:

因此,平安时代之所以能够成为日本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想必各位已经有所了然了。但更为重要的是,

平安时代虽然处处充斥着唐风的身影,但在其唐风原本的基础上,日本本土的和风也同样盛行,并与唐风形成了完美的融合,为之后日本文学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