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城市格局中,“上青天”曾经是一线城市的代表,之后变成了“京津沪”。期间天津一直是北方最大的工业城市和重要的商业城市,与南方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上海遥相呼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21世纪后,这一格局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天津退出了一线城市,取而代之的是“北上广深”,之后北方最大工商业城市也变成北京。

现在北京和上海是中国的两个巨无霸城市,不论城市规模还是经济规模,都远超其他城市。这两个巨无霸旁边,天津开始变得与苏州日趋相似。

在北方,天津是仅次于北京的第二大工业城市,目前也是北方GDP第二高的城市;在长江流域,苏州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工业城市暨GDP第二高的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经济地位天津变的越来越像苏州,产业结构也开始苏州化。随着各地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北京与天津,上海与苏州,正变的越来越互补。北京和上海有着众多的企业全国总部或大区总部,总部经济均成为其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也是吸引外来人口的重要因素。相较而言,天津和苏州明显更依赖工业企业,总部经济完全无法与京沪抗衡。

在发展速度方面,天津和苏州也有些相似。本世纪以来,在各自区域内,青岛、郑州的经济总量正迅速迫近天津;南京的经济总量则是大幅缩小了与苏州的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区位方面,两市也是高度相似。由于北京、上海均是全国性的交通目的地,京沪旁边的天津、苏州自然而然就成为了铁路的过路地,两市的始发列车均少的可怜(天津除京津城际);由于北京两大机场的分流,天津机场的客运量始终在低位徘徊,苏州甚至至今没有机场。

随着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两市的相似度或将继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