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若把皇位传给扶苏,秦朝将是什么命运,会不会太早灭亡

文/成长新视点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到公元前207年灭亡总共只有14年,比第二短命王朝37年的隋朝整整短了23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朝,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迅速走向灭亡,对于研究历史的人理解来说,有必然,也有偶然,更存在可能的变数,可惜偶然因素太大。而一个最大的变数,因为偶然的出现被废。这个变数,就是秦始皇的大儿子公子扶苏

一、秦始皇死前的国家负担。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人口在2500万左右,为使国家进一步强大和便于管理,实施了郡县制、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轨等一系列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先后动用约200万劳役开凿灵渠、修建驰道、修建长城、建阿房宫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在北部边防由蒙恬率领30万大军,驻扎在长城一线,防范匈奴进犯;南部由屠睢和赵佗率领50万大军,征讨百越,使岭南等地划入华夏版图。同时,护卫京师和郡县安全的有30万常规军队。综合起来,全国约有110万军队。

2500万总人口,有200万劳役、110万军队,还有至少1万人的各级政府人员和辅助人员,非生产性人员占比12.4%,而且都是青壮年的劳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人口资源对比结果来看,秦朝依靠种田为生的基层人民所受的徭役和劳役,太过深重。还不算严峻的刑罚,对基层老百姓的精神折磨。

二、秦朝统一六国后失去了本应拥有的民心。

秦朝前后用了七年的时间,统一了六国,自身原有秦国人民承担了巨大的战争压力,其他被统一的六国人民,也承担了沉重的战争压力。

在统一之后,全国的老百姓们的内心,必定都希望休养生息,过几年安生的幸福小日子。可是,秦始皇在短短几年内,连续实施的一个个重大项目建设,严重透支了国家财力、人力、物力,也失去了本应该拥有的民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该说,秦始皇在保持南北两面的军队没有什么问题,这是国家安全需要,可是建筑长城、修建驰道、修建灵渠、修建阿房宫,太缺乏理智和战略性思考。特别是修建阿房宫,无谓地增加老百姓的负担。把原本多年受到战争灾难的人们,又推上了看不见的未来。

原来六国的贵族们,不甘心自己的利益被剥夺,借助国家与老百姓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顺势带头起来反抗秦朝帝国,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和族群对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公子扶苏为什么被贬去边关

秦朝在历史上,有暴秦的评论,重点有两个突出的事件作为支撑,一个是严酷的各种刑罚,另一个是焚书坑儒。

秦始皇长子,皇位第一继承人公子扶苏,是一个极具仁爱之心的人,在民间享有极高声望。他就因焚书坑儒事件,多次向秦始皇进谏,要求善待天下读书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秦始皇觉得扶苏太宽厚仁慈,不但没有采纳意见,还把他贬去了北方边关,与大将军蒙恬一起负责防卫匈奴。综合分析,秦始皇应该有几个意思,并非真正贬低扶苏。

1、扶苏作为皇长子,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在民间也有很好的口碑,秦始皇没有理由不重点培养他。反而,会创造各种机会,让他得到历练。

2、使扶苏远离矛盾中心,在军中得到历练,开阔政治视野,提升治国理政能力。

3、使扶苏与蒙恬一起长期合作,从而获取军中最强势力对扶苏的支持。蒙恬在当时的秦朝,属于军中最大、最强的武将,治军有方,德高望重。

4、把扶苏安排去边疆和蒙恬在一起,还可以起到分化风险的作用。扶苏和秦始皇分开在两个地方,如果秦始皇受到敌人威胁,扶苏可以带兵驰援,也可以内外夹击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扶苏在沙丘政变时,被赵高假传圣旨,在逼迫下自杀身亡,秦始皇寄托在他身上的所有期望,都被无情地消灭。

四、假如没有沙丘政变,扶苏继承了皇位,秦朝会不会快速灭亡。

沙丘政变,是秦朝快速走向灭亡的政治分水岭,也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如果是扶苏继承皇位,而不是胡亥当皇帝,秦朝的国运,必定会是另外一个结果,秦朝也不会快速走向灭亡。

1、扶苏天性仁慈宽厚,当皇帝后,必会仁政天下,不会继续执行秦始皇时期的严苛刑罚。

2、扶苏与蒙恬一起在边防护卫国家时,必定会经常接触底层军士、百姓,了解当时国家的老百姓疾苦和真实现状,在制定国家政策时,会充分考虑百姓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扶苏若当了皇帝,必会重用蒙恬、蒙毅兄弟,赵高、李斯等人会被远离,李斯主导的法家思想必会被弱化,儒家文化会受到尊重。

4、在重大项目建设上,不会全面推进,而会选择性地开展,这样百姓的负担会大大减少,社会矛盾也会被弱化,这也是秦朝快速灭亡的最根本性问题。

结语。

仁政得民心,暴政丧民心。如果扶苏当皇帝,休养生息必定会是一件重大安排。老百姓的负担不再沉重,有了生活的希望,就不会反对朝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原来六国贵族们和地主阶级,虽想起来夺权,但失去了土壤,没有广大老百姓的支持和呼应,根本就不可能取得效果。国家的命运,必定会得到延续,不会快速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