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创作,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只是每位画家在选择寄托情感的物像不同而出现了各类的中国画。如画山水,在山水中寻觅可以寄托情感的东西,就要对真实的山水有深入的了解。不然就没法“借物喻事”。因为情感的寄托不可能就是一块随意的石头或者树木、河水,因而在中国画领域有建树的画家无不是对大自然观察的“极尽细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画虎名家葛新华作品

宋代郭熙的《林泉高致集》中有言:“真山水之烟岚,四是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这些对四季山水的感悟也都是画家借山水寄情的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鸟画名家韦智杰作品

画家创作一幅作品,基本是在两种条件下:一是,“即情”写意;二是,把“胸中积情”千方百计构思而作。即情而发者,多为小品画,花鸟画。表现的基本都是偶思的所悟所感,属于即兴发挥。“胸中积情”的创作,多为场景宏大的山水画或者人物场景画,需要巧妙的构思,合理的构图,场景物象的位置安排以及物像本体形象的所需都需要深思熟虑。这里面牵扯到,南北方,文化差异,季节定义,物像所在环境所具有的文化特征及人文属性等。这两种的创作,可以说对画家的要求都是需要上晓天文,下知地理,对山水草木了如指掌。当然绘画的技法和技巧也需要有着非凡的造诣。因为画还是需要笔墨呈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鸟画名家孙文(孙文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