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如今,二战成为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的战争,无论是波及地区和人数,还是所造成的伤亡,都是史无前例的,从另外一方面来看,交战的双方不计成本地投入,也导致了大量新式武器的诞生,例如纳粹德国的克虏伯巨炮,英国人研发的喷气式战斗机,以及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武器原子弹。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发动了巴巴罗萨计划,数百万德军和仆从国军队发动进攻,从而拉开了苏德战争的序幕。

在初期的交手当中,苏军部队因为完全没有准备,再加上斯大林于30年代的大清洗当中,肃清了军队中一大批有经验的中高层军官,指挥体系混乱,导致苏军一溃千里,很难组织起像样规模的防守以及反攻,但值得一提的是,一件苏军的“怪兽”,是为数不多亮眼的加分项,成为了纳粹的噩梦,这便是苏联的KV-2重型坦克。

相信很多读者一定听说过纳粹德国的虎式重型坦克,作为一个史无前例的巨无霸,它一度成为所有盟军坦克的危险对手,在1937年开始研发,从1942年正式服役。实际上,俄国人的重型坦克,却要来得更早一些。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西班牙内战让前往援助的苏联军官意识到,未来装甲部队将会成为主流趋势,因此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展开期间,便决定着手设计比t-26坦克火力更加庞大、装甲更加厚重的战斗车辆,经过不断的实验,到了1938年,由苏联坦克设计师科京主持设计的SMK“基洛夫”重型坦克因此出炉,它装备有一门76.2毫米主炮以及一门45毫米副炮,乘员7人,全重55吨,这也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坦克(后来的虎式57吨)。

在smk坦克的基础上,基洛夫工厂进一步展开了改进,以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K·伏罗希洛夫名字的字头缩写,设计了单炮塔重型坦克,减轻了装甲和火力,提高了机动性,这便是第一代版本kv-1,在1939年开始投入生产,但是在苏芬战争中,kv-1坦克效果并不理想,很大一个原因便是装备了大量反坦克武器的芬兰人,对装甲厚度以及火力均不足的坦克造成很大杀伤,苏联人痛定思痛之后,考虑到边界局势升温,决定紧急研制kv-2坦克。他们在样车的设计上,安装了大型炮塔和大口径炮,将坦克的装甲加厚到120mm,就这样,kv-2坦克诞生了。

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德国人便见识到了kv-2坦克的威力,6月23日,在立陶宛境内,52辆kv系列坦克和德军交火,德国人对待这些庞然大物,使用炮兵轰击,然而根本无法击穿kv2的装甲,他们依然在推进,即便德国人使用4倍口径75毫米火炮也丝毫不起作用,在这一场战斗中,德国人一口气损失了40辆坦克和40门火炮,对方却扬长而去。

当时德国41装甲军军长汉斯如此回忆:“我们的火炮在50米外开炮,向这些‘怪物’展开射击,然而苏军直接不搭理,我们的坦克却宛如多米诺骨牌一般被打倒...”

第二天德国人才好不容易弄到一辆,kv-2,他们先后投入了6发88mm炮弹,却只有两枚击穿了装甲,至于威力更低的37mm炮,只在坦克上留下了一个浅坑...坦克无法行动的原因,是因为履带被破坏...

那么为何在和后续的战斗中,却不见kv-2的踪影呢?比起它强大的火力和装甲,kv-2的缺点也十分明显,造价高昂,庞大的体重导致故障频频,373千瓦V-12柴油机不足以提供充足的动力,速度缓慢更容易成为反坦克武器的目标等等。

根据统计,苏德战场上,第41坦克师损失了33辆坦克中的22辆KV-2坦克,只有5辆是被敌人击毁的,其他17辆竟然是因为故障或者燃料耗尽被抛弃,而德国人的推进,导致苏联军工厂资源更加短缺,后者最终在1941年停止了kv-2坦克的生产,一共制造了334辆,从而集中生产更加经济适用的t-34坦克,但是kv-2在坦克历史上,同样也有着无可替代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