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27年8月,命不久矣的朱由校,用颤巍巍的双手握着他弟弟信王朱由检吩咐道:“来,吾弟当为尧舜!”随即撒手人间,自此朱由检开始了他的皇帝之路,但无人能料想到,仅仅17年,大明就在这位被誉为“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手中断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历史,崇祯并不是那种骄奢淫逸、荒淫无道之君,《明史》对他的评价是“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毕竟他接手的大明早已给木匠皇帝朱由校折腾的千疮百孔了,接连遭遇水灾、旱灾、虫灾等自然灾害,同时全国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可要说崇祯帝完全不背锅那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从他上台到大明灭亡也足足有17年的时间了,但凡任何一个有为之君,这17年不说逆天改命,起码也能做到中兴之举,比如汉朝的汉宣帝、唐朝的唐宪宗、宋孝宗赵昚等人。如果崇祯英明神武、任贤用能,其实有足够多的时间和机会重振王朝。然而,崇祯自身在用人上的性格缺陷加速了明朝的覆灭,可以说崇祯是历史上用人最糟糕的皇帝了,那么崇祯究竟是如何用人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崇祯勤俭、勤政、事必躬亲、但他却无治国之才,更为用人之术,而且他近乎魔鬼般地刻薄寡恩,严苛、猜忌、多疑,对大臣们动辄怒斥、兴罪、砍头,其残忍和冷酷甚至丝毫不下“九千岁”魏忠贤。《明史》评价的崇祯朝“败一方即戮一将,隳一城即杀一吏”在朝17年,先后任用辅臣50人,首辅10余人,刑部尚书换了17个,兵部尚书换了14个,吏部尚书13人,工部尚书11人,其中大部分人被撤职后都下场惨淡,尤其是兵部尚书更是7人直接被杀,这种换人的频率甚至比某些朝代总体人数都多,这些官员更换得如此频繁,也就导致崇祯完全组建不起自己的工作班组,也无法使得朝中大臣能够从长计议,发挥自己的才干。

崇祯杀起大臣简直毫不留情,比如著名的抗金先锋袁崇焕便给崇祯以“背主议和,擅杀大将”之名凌迟于闹市。

刘策,兵部右侍郎,崇祯二年也因后金绕道入关,以“抵抗不利”之名杀害。

杨一鹏,漕运总督,崇祯七年也因农民军攻陷凤阳,皇陵及龙兴寺被毁,崇祯一怒之下,御批将杨处斩。

熊文灿,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崇祯十三年因招降张献忠、罗汝才失败被杀,跟他一起陪葬的还有总兵33人

《明史》记载: “帝自即位以来,诛总督七人,崇俭及袁崇焕、刘策、杨一鹏、熊文灿、范志完、赵光拤也”哪怕是位极人臣的首辅也逃不过崇祯的残害,像首辅薛国观被逼自隘后,其尸体就被崇祯吊了两昼夜,乃至验尸的人看过后都不忍直视的说:“真从来未有之惨”。崇祯执政14年后,被关押在大牢里的三品以上的官员就有145人之多,其中大部分都是被太监或锦衣卫打的小报告,大部分连案情都没查清就被崇祯轻率地革职查办、逮捕下狱,甚至凌迟处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而言,皇帝希望底下的大臣能够卖命,要么给钱、要么给名。在财这一方面,此时的大明连年军饷亏空,各地起义爆发不断,而且崇祯本身就节俭,哪怕想赏赐也赏赐不了多少。本来在崇祯底下当官就没多少钱,那你崇祯至少给卖命的人一个名分吧,毕竟还是有人愿意为了名分、气节献上自己生命的,但崇祯却连这种表面赏赐都不愿给人。比如卢象升死后80天不收尸,孙传庭死后,更是连赠荫都不愿意,一个个血淋淋的例子摆在眼前,换你也不愿意为这样的领导卖命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跟着这样的领导,你觉得大臣们能够安心吗?当然,崇祯也是有自己信任的大臣,但是崇祯看人的眼光是真的烂,他信任的宠臣要么是无真才实干的庸人,要么是祸乱朝廷的奸佞,《明史·奸臣传》19人中,光是崇祯年间就占据了2个,而一直让人不忍读下的南明也不过马士英、阮大钺两人。除了不信任自己的大臣外,刚愎自用又喜猜忌的崇祯连自己枕边人的话都不曾听过一句,。在李自成打入北京城,明朝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崇祯命周皇后以死殉国,周皇后哭着说: “臣妾跟从你18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现今陛下命妾死,妾怎敢不死?”遂自缢而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破京师,崇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与贴身太监王承恩来到了北京的煤山上,看着大顺军队浩浩荡荡开进北京城,相比南宋皇帝跳海有10万军民相随,崇祯自杀时却无一大臣相随,崇祯仍旧自欺欺人的说是“诸臣误朕”,留下“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的千古悲叹,最终他哀叹一声,取下皇冠,披发遮面,自缢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