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三叠纪时期前中期,贵州兴义一带还是一片泽国,这里生息了一种小型幻龙——贵州龙,它小脑袋、长脖子、身体宽扁,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里。在苏州市名人馆二楼“与院士对话”小舞台上有一块特别的展示区,就陈列着苏州院士给家乡捐赠的贵州龙化石,弥足珍贵。2021年5月3日,名人馆迎来了贵州龙化石恐龙蛋化石沙漠玫瑰石的捐赠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热和水文地质学家汪集暘及夫人熊亮萍研究员。

3日上午,正在二楼展厅开展课外活动的沧浪中学师生们幸运地遇到了汪院士,他们簇拥着汪院士,提出了一连串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地热能和核能哪个更高效呢?开采地热能会不会引发地震呢?会因此产生温室气体、破坏环境吗?苏州可以利用地热供暖吗?汪院士将地热能比喻成地球的“充电宝”,作为一种清洁低碳的可再生能源,地热不受天气、季节变化,稳定性、连续性、利用率高,不会造成污染与与破坏,科学地开发利用能够真正造福于民。汪院士勉励学生们勤奋学习,为苏州的地热事业、为国家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汪院士是名人馆的老朋友,故地重游,了解到馆里正在举办的品牌活动“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第五届中华名人名篇网络诵读大赛”,他特别关心了苏州地区精选出的科学家相关篇目。翻阅着“百篇”,汪院士看到了许多熟悉的名字:王大珩、王淦昌、胡绳等等,他兴致高昂地来到创客空间虚拟演播厅,敬文实小的孩子们正在那里录制参赛音频。汪院士特别邀请两位同学诵读了王大珩院士著作《七彩的分光》中《要博士学位还是要光学玻璃?》一文,和王淦昌院士著作《无尽的追问》中《祖国在我心中》一文。他告诉在场的孩子们,“上世纪60年代,我与王大珩院士工作团队接触较多,他们也是我的前辈,我们要牢记老一辈科学家的奋斗事迹,从小立志,接续完成科技报国的使命。”

随后,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李红主任陪同汪院士一行参观了苏州美术馆“居然城市间——苏州美术馆馆藏‘苏美宝笈’系列展(园林篇)”、“三生长忆是江南——‘一体同观’沪苏美术交流季(2021)上海中国画院特展”等展览。

受到院士爷爷pick和关注的诵读大赛,你参与了没?今日,大赛正式开始初赛投票,已经参与的朋友们快快分享给亲朋好友,邀请他们为你“点亮红星”;尚未参与的朋友们抓紧时间,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进入大赛线上平台,随时随地在线完成录制和参赛。或者您也可以来到创客空间,体验线下录制参赛。初赛上传作品与投票截至5月16日。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主任李红陪同观展

创客空间免费开放时间:

5月1日至5月5日:9:00—11:30,13:00—16:00(无需预约,直接体验)

5月6日至5月16日:0512-65816386,请提前致电预约(9:30-16:30)

地址:人民路2075号下沉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