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经常说,这是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

那是他们没看到中国人的床,每一个床上,都可能存在一个大师。

比如,继三和大神之后,中国又出了一个“躺平学大师”。

图源:网络

4月17日,一篇标题名为《躺平即是正义》的贴子在贴吧横空出世,楼主自称已经两年多没有工作,选择了彻底躺平。

“躺平就是我的智者运动,只有躺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这位躺平学大师写道。

一天两顿,他的开销控制在每月两百;坚持锻炼,不是爬山就是去湖里游泳;甚至办好了演员证,心情好的时候就跑去横店片场继续躺……

十来条文字记录,配上用手机拍摄的生活照,展示出来的略显朴素的生活,在不少网友眼里,却十分令人向往。“羡慕”“好爽”“好幸福”……网友们如是评论,并将其尊称为“躺平学大师”。

图源:贴吧

把无业说得如此清新脱俗,且能引起人们羡慕,这也是一种大师级能力。

想躺平的人多了,躺也成了一门学问。躺出了态度,躺出了门道,也就成了大师。

实际上,这位“躺平学大师”所持的低物欲低消费的生活理念,在这一代年轻人当中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

年轻人想要躺平的原因五花八门:找不到工作、受不了996高压、对高房价感到绝望……在现实压力面前,他们选择从“内卷”的舞台上退出,做一条躺平的咸鱼。

图源:网络

他们平日里只支出最必要的生活开销,减少现实社交和外出频率,靠打些散工或者存款维持生活。

这些躺平人士还被媒体和学者赋予了其他名字:“蹲族”“躺族”“家里蹲”“蛰居族”……这类群体人数的上涨逐渐开始引发国内社会的重视。

然而,在日本,已经有数百万年轻人早早走上了躺平之路。中国的躺平族,不过是他们的后辈罢了。

图源:网络

蛰居族:躺平的究极进化体

毕竟躺平的都是年轻人,社会的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接班人。日本政府也不能任他们自趟自灭,还是得关心一下。

对这个群体,日本政府都给了一个严肃的标签:蛰居族(Hikikomori)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严格定义,这个群体是指那些不上学、不工作、不出门、不与现实社会接触,并且持续这样的生活状态至少半年以上的人。

日本电影《不求上进的玉子》的女主角玉子就是一名正宗蛰居族。

图源:网络

“蛰居族”一词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日本学者提出,从此持续受到关注和研究。这一群体的年龄主要在18-35岁之间, 根据日本内阁府的官方统计,日本的“家里蹲”人数大约有115万。

而在日本社会,蛰居族常常与心理疾病、废物、无能等概念相关联,许多蛰居族的家庭将他们视为家族难以启齿的耻辱,拒绝参与调查,因此,蛰居族的真实比例有可能更高。

据研究蛰居族现象的日本专家斋藤环教授估计,日本蛰居族的实际数量已经达到约200万人,占总人口的3~5%。如果没有合适的对策,在未来,这个数字将有可能上升至1000万。

在蛰居族面前,贴吧“躺平学大师”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人家大师至少还坚持经常运动,心情好了还会下下馆子当当群演。

图源:贴吧

而蛰居族,已经达到了躺平的究极进化阶段!

床、电脑和微波炉,是一名蛰居族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件东西。出门?社交?不存在的。呆在狭小封闭的房间里才能让他们获得安全感。

在标题名为《一个日本蛰居族的一天》的油管视频里,一位躺平十年的资深“家里蹲”Nito向拍摄者展示了自己一天的生活。

Nito

图源:视频《一个日本蛰居族的一天》

早上十点,起床。固定搭配的简单早餐,一吃就吃了十年。——餐桌?当然是不需要的,在电脑椅上垫张传单就行了。接着,他便坐在电脑前开始了一天的生活:电脑、午餐、电脑、晚餐……如此循环,年复一年。

Nito每天的早餐

图源:视频《一个日本蛰居族的一天》

Nito毕业于东京大学,也是日本顶级名校,但他找工作并不顺利,同时,日本公司的职场文化和人际关系也让他感到十分压抑。之后,他开始尝试写作,然而他的作品并不受市场的欢迎。

求职受挫,没有朋友,他变得愈发自闭和否定自己,最终选择闭门不出,彻底做一名“家里蹲”。

Nito躺平的理由,同样也是很多其他蛰居族的理由。他们从学校毕业,尝试进入社会时,却发现社会上没有合适自己的位置,自己对于社会而言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路人甲。

图源:视频《一个日本蛰居族的一天》

正如斋藤环所说,他们“认为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自己的存在没有价值”,于是干脆与世界隔离,成为“隐形人”。

日本管理学大师大前研一更是称这个时代为“胸无大志的时代”。

而校园霸凌,是另一部分蛰居族封闭自我的理由。

在日本,校园霸凌现象一直非常普遍,理由也千奇百怪,有时简直就是没有理由。当一些孩子处于被霸凌境地而又无力抵抗,也无法获得外界帮助时,他们能想到的最好办法,就是拒绝上学,彻底在同学当中消失。

54岁的蛰居族Kenji Yamase因患有多动症,在青少年时期遭受到同学的霸凌。

图源:Al Jazeera English

彻底躺平真的爽吗?

“躺平学大师”以及其他国内的城市“蹲族”都表示,在躺平的日子里,他们开始享受慢节奏的生活,不再承受与他人比较的压力,心态变得更加平和,也有了更多独处与思考的时间。

嗯,几乎天天都是独处的时间。

尽管消费水平有所下降,但日常物欲也能得到基本满足。

在普遍面临各种焦虑的年轻人眼里,这些能潇洒躺平并将沉重的生活枷锁抛之脑后的人,实在是太快乐了!

图源:网络

然而,一部分日本蛰居族的境遇,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彻底躺平,真的会快乐吗?

根据统计,在健康中心有就诊记录的蛰居族中,几乎一半人存在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社交恐惧、精神分裂症等。很大一部分蛰居族患有不同程度的网瘾。此外,他们也是自杀高发人群。

一位年轻的蛰居族向镜头展示他每天吃的药。

图源:RT Documentary

而且由于没有收入,又天天窝在家里,他们受到家庭成员冷嘲热讽,甚至大打出手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除此之外,当蛰居族步入中年,他们还将面临一系列让人头痛的难题。

大部分蛰居族依然与父母住在一起,或是靠遗产度日,采购日常用品、打扫房间等家务也时常需要依赖其他家庭成员的帮忙。

父母年迈后,能否完成从长期受照顾者向照顾者的角色转换?父母过世之后,有没有独自活下去的能力?要不要为了养活自己出门找工作?如果想要重返社会,自己又能不能被社会所接纳呢?

蛰居族的中年危机,是他们此刻才开始思考自己能不能躺平一辈子。

图源:网络

躺平一时爽,可彻底躺平不见得特别爽。

人类毕竟是社会性动物,长期不接触现实社会,往往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虚无状态。和纯正蛰居族比起来,“躺平学大师”显得一点儿也不自闭了。他始终保持着与世界的联系,依然会下馆子、旅行、观察周围的世界,甚至计划好了以后每年去打一两个月工。这也是他能保持良好心态的原因。

或者,就算再抗拒出门,至少在家里也要给自己找点儿事做。

比如Nito,在尝试靠画黄漫为生,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五年前,抱着给自己最后一个机会的想法,他开始着手自己创作一款独立游戏。

Nito创作的游戏《家里蹲(pull stay)》

图源:网络

这款游戏名字就叫《家里蹲(pull stay)》,是一个反映宅男生活心理的2d格斗游戏,主角原型就是Nito本人。

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里,Nito几乎一门心思都扑在了这款游戏上。不过,由于找不到合作伙伴,游戏的创作进度十分缓慢,五年过去,正式版依然还未发布。

怎么就躺平了?

不光是日本,近年来,各个国家的躺平青年都越来越多了。

就连高福利国家如芬兰,在其热门网络社区Ylilauta,都出现了专为蛰居族设立的版块“Hikikomero”(蛰居族)。

图源:网络

不过,要论数量,还是被称为“内卷地狱”的东亚三国一骑绝尘。

在中国,越来越多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纷纷成为城市“蹲族”,或是继续备考备战,或是一年打几个月工,赚够一年的生活费就继续回家躺着。

韩国也没好到哪里去,学者亚历山大·克里格(Alexander Krieg)称,现在韩国的“家里蹲”人数已经占到了总人口的2%。

这很魔幻。先是从小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补习班,再经历一场又一场高淘汰率的升学考试,东亚三国的孩子明明一路hard模式升级打怪都这么打过来了,怎么说躺平就躺平了呢?

累了么?

可能是真的卷不动了,不想再卷了

即使有人过五关斩六将获得一个还不错的文凭,到找工作时才发现,嘿,学历贬值了。别人的文凭也都很不错,甚至是更好,自己在市场中一下就失去了竞争力。

与其陷入“卷无止境”的比较,不如躺平。

图源:网络

也可能是感受到了生命不可承受之压力,只想快逃。

研究蛰居族现象的日本专家斋藤环表示,“听到‘一亿总活跃时代(全国上下所有人都能显身手的时代——译注)’这个词,他们(蛰居族)会觉得自己无法大显身手,对社会来说是没有价值的人。这些因素对蛰居族形成巨大的压力。”

对于获得经济上的成功感到巨大压力,是许多日本青年成为蛰居族的原因。

一面是外界的期盼,另一面却是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步入职场后普遍的加班现象,还有高不可攀的房价……

斋藤环

图源:网络

还有可能是,现在我们对于“掉队”的接受度太低了。

爱知教育大学副教授川北稔在谈及蛰居族成因时说到,“在日本,社会观念要求人们按照工作、结婚、买房的顺序一步步往上走逐渐独立。只是,一部分人一旦就职受挫就很难再度站立起来重新挑战。因此,那些受挫的人就只能在父母身边永远作为‘孩子’生活下去。”

似乎只要某个环节出了岔子,似乎没有按部就班且按时地走上“正轨”,就会让人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成了“废物”,被社会所嫌弃和排斥。

估计这些“掉队”的年轻人心里也纳闷呢,只是跑得慢了点儿,怎么就再也跟不上了呢?只是跑得偏了点儿,怎么就跑不回来了呢?

不愿再想,他们退出了跑道。

图源:网络

躺平的蛰居族过起了无欲无求的生活,日本政府却坐不住了。

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迈入老龄化社会。据2020年日本总务省公布的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日本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超过358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8.4%。

老年人的未来已经是不可避免躺下去了,年轻人也想躺着……难道日本要改名“躺国”?

与此同时,日本生育率却下跌至1.39%,人口出现持续负增长。这种“高龄少子化”现象成为日本社会正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

蛰居群体人数的攀升,无疑让问题变得更加棘手。“家里蹲”的年轻人越多,意味着市场上的青壮年劳动力将变得越来越少。同时,蛰居族往往没有结婚生子的意愿,找对象对于拒绝社交的他们来说更是难上加难,这无疑对日本的生育率又是沉重一击。

无怪乎日本社会对“家里蹲”的年轻人如此关注,并且一直在研究可行的对策。

比如,一家非盈利组织“New Start”推出了名为“Rental Sister”的服务,蛰居族的家庭可以通过该服务“租赁”一位女性助手,她们会定期来到蛰居族家中,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烦恼,并陪伴他们外出,直到他们能够独立地、正常地回归社会。

一位“Rental Sister”来到蛰居族家中。

图源:网络

除此之外,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重返社会,“New Start”还为蛰居族建了个集体宿舍。在这里,他们同吃同住,不能玩手机也不能打游戏,机构会要求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兼职工作,志愿服务。

据BBC报道,从“New Start”集体宿舍走出去的人中,有80%的人开始了独立的新生活。

图源:网络

看起来,“躺平学大师”也好,“蛰居族”也罢,当年轻人开始将躺平视作一种向往的生活时,他们真正想要表达的,也许只是希望自己能够少一些焦虑,能够少一些压力,能够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喘口气。

而一旦能够摆脱这些焦虑,即便是大师级的躺平族,也有机会重新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