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叶立华

公众号:求实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和岳父聊了聊他们年轻时候的事情。

岳父是做生意的。

他们那一辈人年轻时,市场还没有详细规则。

只要敢打敢拼,加上头脑灵活,并且要擅于攀关系、做工作,敢于亮拳头、打官司,就可以发点财,挣些钱。

他们的原始积累方式,大体是三种,一种是有点关系,批条子搞;一种是灰色地带,在法律边缘,搞来了,没有被抓,那就算自己的;还有一种,是勤劳致富,慢慢积累出来的。

有了原始积累,加上运作出来的社交圈子,再加上下面支持自己的人马,许多的地市都有那么几个到几十个老板,通过员工的勤劳和自己的果断决策,渐渐的富了起来。

是为土老板。

土,在于大方向基本一窍不通,消息全都凭借内幕获得,但内幕总是有限,人脉运作存在天花板,于是,他们的生意很多情况下限于一个地市

也有的人不一样,只做一个细分行业里一个细分部门的一个细分产品的制造和加工,远销全国,闷声发大财。

比如镇江,猫着一些大老板,厂子只加工眼镜片。

岳父年过六十,说自己可算知道了天命。

一个地市的经济好不好,往往取决于这个市的土老板的生意做的好不好,但是,土老板的生意做的好不好,全看这个市的土老板一开始做了什么生意。

什么生意好做,是有时节的。

一开始镇江那些做镜片的,生意没现在这么红火,近视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的生意就越来越好做。

这叫天时。

做个服装,靠海的地方能接订单,靠江的地方也能接,四六不靠的地方也能接,外国人订单来了,给钱爽利,确定能卖,运输成本低,咱们国内的订单,往往量不大,这样越离外国人近,服装加工就越好做。

八十年代,哪里都有服装厂,淘汰了三十年,还是福建那里出了大厂。

这叫地利。

立华我泯喝着茶,静静听着泰山对自己人生的总结。

恍然间,好像自己也经历了创业的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