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闻的朋友,最近一定会看到这样一条信息:近期检测海虹和织纹螺,发现这2种小海鲜体内含有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已经超出安全限量标准的2倍以上,如果这个时候吃了海虹,很容易引起中毒。

这不仅让很多人疑惑,海虹、织纹螺这两种我们常见的小海鲜,怎么突然间就不能吃了?生活在海洋里的它们,体内哪来的这么多毒素?其他的贝类海产品,我们还能吃吗?

为什么突然不能吃海虹和织纹螺了?

虽说夏天是属于海鲜的季节,但每年的3月下旬-6月中旬,正是气温明显上升的时候。随着气温升高,以海虹为代表的一些海产品体内麻痹类毒素也会逐渐升高。这段时间的海虹和织纹螺,被检测出了毒素上升,且毒素含量超出安全标准,因此不能食用。

海虹和织纹螺里的毒素是从哪里来的?

很多朋友听到这个消息,会发出疑问:是不是因为海洋污染严重了,导致这些贝类体内的毒素上升了?事实上,这样的想法太过片面,海产品的毒素更多来自于海中的有毒藻类。

海洋里有这样一条关系链:有毒藻类→吃海藻的鱼、虾、贝类→吃小鱼小虾和贝类的大鱼。一环套一环,海洋生物的体内逐渐蓄积毒素,这种毒素对海洋生物危害不大,但对人类来说,身体很可能不耐受。

其中,贝类毒素是影响、危害较大的一个类型。因为贝类毒素毒性大、反应快,甚至可以和河豚毒素相当,但一般医院没有合适的解毒剂,治疗困难,因此必须对食客们发出警告。

其他的贝类还能吃吗?

对吃货们来说,最重要的问题当然是其他贝类还可不可以食用这个问题。目前来看,发出警告的地区是我国的秦皇岛,而我国的海岸线长而广阔,不同的海区有不同的生态环境。目前来看,暂时只有秦皇岛地区的贝类产品不能食用。

如果你身在福建、广东、大连等地,那么还不需要太担心当地的贝类产品。只需要关注当地的渔政部门即可,如果当地的渔政部门发出警告,那么你要注意了,一定不要再去吃贝类水产。

那么秦皇岛当地的朋友们该怎么办?首先就是管好嘴,除了海虹和织纹螺以外,牡蛎、花蛤、扇贝、蚬子、毛蚶等贝类水产,也尽量不要去买来吃了。同海虹和织纹螺相同的是,它们都是容易积累贝类毒素的水产。

除了贝类以外的海产品是否能安心食用?

其实,当一个地区的海产品被发出预警后,这片水域的所有野生海产品都有一定可能含有毒素,除非是人工养殖,确保生态环境没有遭受有毒藻类污染的海产品。因此除了贝类,还应当注意鱼类、虾类、蟹类。

但这并不是叫大家不吃海货,而是让大家吃鱼虾蟹之前,尽量去除内脏。比如说吃鱼,就不要吃鱼的内脏了,吃虾也不要吃虾脑,海蟹的腮、嘴巴都要去除干净,以免吃坏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