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原银行披露2020年业绩情况,其持股49.25%拥有共同控制权的中原消费金融的业绩也随之浮出水面。就在业绩出炉的同日,中原银行还发布了「二五」战略规划公告,其中也透露了中原消费金融计划在5年内冲刺上市的消息。

近期,中原银行披露2020年业绩情况,其持股49.25%拥有共同控制权的中原消费金融的业绩也随之浮出水面。就在业绩出炉的同日,中原银行还发布了「二五」战略规划公告,其中也透露了中原消费金融计划在5年内冲刺上市的消息。

3月29日,据中原银行披露的经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原消费金融放款金额为481.59亿元,累计放款金额为1023.34亿元;2020年新增贷款余额为52.92亿元,贷款余额为193亿元,放款笔数突破1844.68万笔,累计放款笔数突破3163.53万笔。

收入方面,2020年,中原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收入为21.09亿元,同比增长72.87%;客户增长方面,2020年新增客户数535.16万户,中原消费金融累计为1091.78万客户提供消费金融服务。

同日,中原银行还发布了该行的“二五战略规划”报告。报告中透露,中原消费金融将主动与资本市场对接,形成资本补充的良性机制,力争在「二五」期间上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在业务规模大举扩张的情况之下,不止是中原消费金融,招联、马上等头部平台都面临着资本补充的困扰。就在前不久,多家银行系消金公司还迎来一波增资潮。

2020年12月14日,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该行出资7500万元参与北银消费金融增资扩股。这是北银消费金融继2013年增至8.5亿元后,再一次传出增资扩股的消息。

今年2月8日,杭州银行发布公告,审议拟按杭银消费金融与各投资者商定的发行价格及定价原则,认购杭银消金本次增资扩股新发行股份中的3.75亿股。3月26日,杭银消费金融股变更注册资本及调整股权结构的申请获得中国银保监会浙江监管局批复同意。

近日,上海银行也公告称,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同意向尚诚消费金融增资3.8亿元,并调整增资后的持股比例。若此次增资通过银保监会审核,尚诚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将升至13.8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还有华融消费金融、中信消费金融以及湖北消费金融等3家机构完成增资,增资金额分别为3亿元、4亿元以及4.4亿元。晋商消费金融也于2020年12月披露了增资项目,其拟募集资金不超过7.4亿元。

这些消费金融公司纷纷增资,补充资本实力或是为了迎接近期行业新的发展机遇。

消费金融作为强监管行业,其发展程度深受监管政策导向影响。2020年以来消费金融领域政策迭出。2020年11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明确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发行二级资本债券,拓宽资本补充渠道。

进入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中,多措施并举促消费再被多次提及。《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试行)》等政策也不断释放利好。

有业内人士表示,“母行及其他股东预期未来消费金融行业可能还会有发展,所以就有动力去增资。增资可以扩大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规模,利于公司未来发展。”

目前,除了增加注册资本,消费金融公司的资本补充主要渠道还包括同业拆借、银团贷款、发行ABS、金融债以及上市等。

其中,金融机构借款和同业拆借是目前消费金融公司主要的融资手段。据各家年报显示,招联、捷信消费金融2017年-2019年同业借款或拆入资金的余额占负债总额的比重均在80%以上。

同时,发行债券和ABS产品的资本补充方式也备受青睐。中原消费金融在2021年1月已正式获得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中原消费金融成为年内首家、全国第14家获批信贷资产证券化资格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开业的28家消费金融公司中,有半数消费金融公司获批发行ABS资格,分别为:中银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长银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

分析人士指出,未来随着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以及消费金融公司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谋求在资本市场上市,或成为消费金融公司补充资本来源的新方式。另一方面,一旦上市,也可以优化公司治理和提升品牌知名度。

声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我们

“科技金融在线”专注科技金融领域独家报道
致力于为广大读者提供最有价值的科技金融信息

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你们点点“分享”,给我充点儿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