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俄交界的长白山,图们江河水蜿蜒盘旋,东北抗联英雄舍身报国、慷慨就义的故事,让这片北国林海留下了传奇的色彩。这里有数不尽的抗日英雄,有道不完的悲歌故事,有剪不断的精神传承……随着吉图珲铁路的延伸,逐渐将这片被英雄的鲜血染红了的黑土地与现代文明接轨。“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春节刚过,中铁资源廊坊物探公司的技术人员们,哼着杨子荣的“打虎上山”,踏着英雄的足迹,走上了这片滚烫的热土,开启了吉图珲铁路既有线检测的新征程,他们秉承百年中铁的“开路先锋”精神,顶着刺骨的北风,冒着凛冽的严寒,再战林海雪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刀尖上行走

吉图珲铁路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工程,是东北地区一条重要铁路通道,建设之初,就以“技术难题最多、地质条件最复杂”而著称。隧道衬砌冻胀则是难点中的难点,中铁资源廊坊物探公司承接的检测任务就是要为铁路隧道做一次“全面体检”,查出隧道衬砌存在的潜在的安全隐患,再由设计院和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可以说每一个“蛛丝马迹”都事关铁路安全运行。

他们承接的检测任务,起于蛟河市,终于敦化市,全长100余公里,包含26公里正线,558公里测线,13条隧道。“铁路既有线检测不同于普通工程检测,受列车运行影响大,施工干扰大、配合协调困难,加上线路长,路基挡风墙、邻近既有线小间距管控点多,安全防护压力大,风险成倍增加,与新线铁路隧道检测有着天壤之别。”副总经理董明华如是说。

“用刀尖上行走形容吉图珲既有线检测一点也不为过,如果工作中碰坏隧道上部接触网、绝缘端子,如果导电工具搭接两条轨道触发红光带,如果断电挂地线验电等指令传递错误,如果不慎遗失到隧道内一个扳手,甚至一个螺丝帽……其中任何一个‘如果’都会导致难以想象的‘后果’。”提起这次检测任务,检测所所长穆鹏宇说他们所有人的神经都是紧绷着的。

“既然这次任务是在刀尖上行走,我们就必须练硬自己的‘铁脚板’。”人员一进场,项目技术负责人马瑞涛就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他组织人员对检测路段进行了认真的现场勘查,隧道内的任何蛛丝马迹都不放过,梳理出详细的风险清单,并制定了具体的应对措施,连一个螺丝帽怎么带进去,如何带出来,由谁负责登记,由谁进行检查等细节都列的明明白白。项目仪器管理员杨继康,每天出工前清点仪器设备,进入网门前再次清点,离开现场前复查,出了网门后再次复查,生怕留在隧道内一个螺丝帽。

安全防护可谓密不透风,即便如此,既有线检测仍然会有作业风险,马瑞涛说起施工管理的感受还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荆棘中磨砺

东北的三月,天气仍然寒冷,在零下二十多度悠长的隧道里,凛冽的寒风吹打在身上,厚重的羽绒服仿佛纸片一样四处漏风。这些负责隧道检测的小伙子们绝大多数都是90后,其中还有不少南方人,面对东北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难免“水土不服”。长时间的劳累,让这些小伙子们身体吃不消,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但为了不耽误工作,他们轻伤不下火线,只要不是高烧,吃点感冒药就又钻进了隧道,相互调侃道,“隧道治感冒,病毒越猛,干劲越足!”

项目技术负责人马瑞涛是个多面手,现场内业、外业一起抓,同时又同时负责集大原、济莱两个项目的协调工作,他与项目负责人孙久顺经常5点多回来刚休息,8点多又来了电话,两个人一个下班后的电话几乎就没消停过,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冉启铭、王子威、魏昌羽……,这些仪器操作员和数据处理员,一个个都敖红了双眼。金丽温既有线检测项目负责人于浩成了“空中飞人”,先后四次从浙江温州飞来支援他们。有一次,刚到现场,看到其他同事都感冒了,来不及缓解旅途劳顿,就和马瑞涛、穆鹏宇一起钻进了隧道,这一干就是10个小时。

根据铁路运输部门要求,白天列车经过,不允许施工,只有夜间才能作业。“晚上10点到凌晨3点,我们要干20公里的测线,平均一个小时就得干4公里测线,工作量很大。项目人员不仅要携带着大量的仪器设备,还得推动着检测平台,这对作业难度提出了新要求。”项目负责人孙久顺介绍到,“项目确实是难干,但是既有线检测任务对于保障铁路安全至关重要,我们能够早一分钟检测完毕,就能够早一分钟发现问题,设计院和施工单位就能早一点解决问题,铁路运行安全保障就能提前一分钟,这是我们的使命任务!”

“我非常心疼项目部的同事们,他们已经连续50多天没有好好休息过了,一想起他们疲倦的样子,就忍不住掉眼泪,但是,每每想到我们是中铁人,不能给‘开路先锋’丢脸,就想方设法给大家鼓劲打气!”。提起奋战在生产一线的同事们,检测所所长穆鹏宇难掩眼中的泪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砥砺中前行

“开路先锋”面前无险阻。凛冽的寒风,漆黑的隧道,如山的压力,没有让这群90后的小伙子们停止脚下的步伐。他们踏着英雄的足迹,不断破难解困,摸索改进新的检测方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项目部技术人员马伟亮结合工作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采用IDSP7、RADAN、REFLEX等多个软件联动进行处理分析数据,这样工作效率可以大大提升数倍以上。项目技术负责人马瑞涛针对现场作业设备也同样进行了改进处理,依托现有的仪器设备,对检测平台及天线连接接头进行了改进,使得仪器设备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大大提升,不仅如此,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得到了有效保障。

正是凭借这种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这群小伙子们在工程检测这条道路上步伐走的非常坚实,几年来,他们先后完成了兴泉、铁路、郑万铁路、太焦铁路等40余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业务,多次荣获“全国铁路重大贡献三等奖”“标准化检测项目部”“优秀检测单位”……对此,穆鹏宇一如既往地低调冷静,他说“困难都是外在的客观因素,控制好主观因素,抓好自身管理,才是做好既有线检测业务的关键。今后的作业将更为艰难,安全防护压力更加巨大,我们还任重道远。”

清晨,他们走出长长的隧道,朝霞映在黝黑的面庞上,褪去一夜的疲劳,望着那疾驰而去的列车,他们会心的笑了……这群经年累月承受着风霜雪雨、日晒雨淋的小伙子们,正用他们毫不懈怠的责任感,用心守护着这条铁路,也守护着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希望。(文图:王建国 刘 博)

责编:王瑞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