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的一生,从少年时期的无忧无虑、闲雅舒适、富丽奢华的贵公子生活,到在其父去世,其兄掌权开始,便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双重困厄压迫着一代文学巨匠,他痛苦着,我们却不见他对物质生活困窘的愤懑。

然而我们却可以清晰地聆听到,他无数次对于政治压迫的不满,对“困兽”般毫无自由和尊严的政治生活的愤慨,还有他寻找一切机会祈求被用、积极进仕的渴望。“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可以看到,曹植在绝境的生活中,从来没有真正丧失进取的斗志,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他也学会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尤其是在面对曹丕的残酷迫害时,他一改少年时期做事冲动的缺点,开始为人低调、做事谨慎,谨记着谢恩、自责自省的原则,于主动退让中谋求生存的曙光,但只要曹丕的统治稍稍有一点宽松,曹植能有一丝喘息的机会,他就绝不会放弃为自己谋求政治权利,请求被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在默默无闻的隐退中暗藏着一股倔强的韧劲,一种伺机而发的战斗精神。曹叡统治时期的曹植,更显出了他不屈不挠的搏斗精神,虽然他外表谨守着“忠君贤臣”的美好形象,他大唱赞歌,同时也不忘针砭时弊,直接揭露社会现实和朝廷面临的危机。

此一时期的曹植,完全褪去了黄初时期的低隐和俯首示弱,他变得愈发勃勃生机,更加自信、更加积极地关注政治,不断作文章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不断上书请求自试,他毫无畏惧,一改委婉含蓄的文风,大胆、直接地表白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虽然同样面临着不断徙封的惨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曹植一直不放弃积极奋发的斗志。虽然最后终是不被明帝所用,始终是怀才不遇,曹植偶尔也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求长生思想,但那终究不过是他内心极度痛苦时排遣苦闷的一时迷梦。而梦醒之后,他依然顽强地挣扎在现实与理想之间,为坚定的政治理想而不遗余力地争取着。他想通过不断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虔诚地剖白自己的耿耿忠心的方式,以期望得到曹叡的肯定和重用,然而孰不知他越是要积极有所为,曹叡就越发感到威胁重重,对他的信任也会越发的少了,那么也就更不可能放松对曹植的监视和控制。随之而来,曹植所面临的苦难也将会愈发沉重,他在实现理想的路途上就渐行渐远,理想的实现变得更加渺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曹植内心的悲痛情绪也就更加强烈,郁结于心无法排解,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越强烈,曹植命运的悲剧性也就愈发显著,他内心的悲剧感也就更加深刻。曹植在曲折的一生中,采取了能屈能伸的生存方式,在曹丕父子的高压统治下委曲求全地生存着。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思想的成熟,他也开始在夹缝中斗智斗勇,一方面可以暂时主动低头保全性命,另一方面却时时在等待合适机遇。正是因为心中还有未实现的理想,所以他才能忍耐所有的打击,是心中的那个理想给予了他顽强坚持的力量,给予了他排除万难的勇气,是那个理想赐给了他行动的光芒,使他不惜一切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苦,他的痛,无不是牵绊着他的理想。虽然曹植在万般无奈下,不得已还是选择了著述立说,但是他内心依然郁结着遗憾,卓越的文学才华带给了他辉煌,成就了他极高的文学地位。然而这一切,却依然无法抹去曹植内心的苦痛和悲哀。

这就是怀揣着政治理想,却无法实现的古代知识分子的悲剧,一方面,接受传统儒家思想的这些知识分子们忧国忧民,把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作为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他们已然把个人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融为一体,在自己的理想王国里构建着美好的政治蓝图,他们期冀自己的才华能对国家的发展有所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以为国效力、建功立业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认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实现。而另一方面,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他们,由于现实旧有社会制度的局限和阻碍,往往苦于怀才不遇、得不到帝王的重用,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们的内心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极度的苦闷和压抑感。

但他们不甘心、不服输,于是挣扎着、争取着、抗争着,但是怀抱着美好憧憬的奋斗却注定使他们的行动,越来越脱离于理想的实现,甚至导致顽强而执着的行动与理想的实现南辕北辙,此种情况下,人物命运的悲剧感就更加浓重。曹植正是用自己的一生演绎着,这一古代知识分子所普遍经历着的悲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理想支撑着他在面对任何困境时,都能保持坚强的斗志和拼搏的精神,而现实的重重障碍最终导致理想的无以实现,却不可避免地使他在精神上痛苦不堪。深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他内心的愁绪与痛苦无法解脱,而正是这一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导致了曹植命运的悲剧性,并成为其悲剧命运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