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保持”单身的女性越来越多,这也间接导致了婚姻中人们的亲密关系的疏离。

为什么这么说呢?还记得那个关于“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这个只有女性才会被问到的敏感话题吗?

前段时间我在鲁豫新书发布会上也留意到,在场的观众对此也是有些困惑的。

在提问环节,有观众提出问题说,自己有老公、有孩子、有公婆,每天的工作只是有一个小小的格子间,如何去开阔眼界、丰盈内心、如何去看世界呢?(精简了一下,原本的提问有点长)

嘉宾杨澜当时给出了非常实用的一个建议,恕我在这先卖个关子。

当“女性应该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这个问题已经成了一种社会现象被公开讨论时,许多单身女性已经不再羡慕结婚生子那样的生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样的人只是一部分,但我们不可否认,随着女性在婚姻中需要面对的挑战被搬到社会层面,其影响力必然越来越大。也就是说如今的婚姻不再是围城,许多被世俗眼光所定义的单身女性,逐渐开始主动选择了单身。

关于选择

主动做出选择,总好过不做选择,最终进入“被单身”的状态。

那么主动保持单身和那些已经拥有亲密关系的人又有何关联呢?

菲菲今年32岁,虽说是北漂,但其状态却是每天正乐此不疲地忙于实现一个个小目标,每到休息日便会去健身、参加一些社群活动等等。她身边的闺蜜们和她年龄相仿,但却都已结婚生子,群里聊天的内容逐渐变得天差地别。

我们知道当一个人长期把注意力放在老公、孩子身上时,就会失去自我,因此菲菲的日常状态都令她的闺蜜们无比羡慕,哪怕是一条深夜加班或者吃外卖的朋友圈。

这其实就是一种对“自我”的向往,而对她们来说,已是可遇不可求。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对于已经拥有婚姻的女性来说,她们当中很大一部分人都面临着失去自我的局面。所以在婚姻生活中很容易就陷入抱怨的陷阱,抱怨生活中种种不如意、抱怨孩子不听话、老公不理解等等。

这些抱怨不是不可以,而是当你长期陷入这种完全失去自我的婚姻生活、整天过着不得不去面对那些鸡零狗碎的时候,你是无法跳出来为自己想想办法的。

这种再也无法掌控自己生活的状态看起来也许的确不如单身女性那般自在,那究竟怎样改善这种内心极度匮乏的状况呢?

我记得杨澜当时给出提问者的建议是,每天给自己半个小时,哪怕什么都不做,或者发发呆、看看书,这段时间就是完完全全留给自己的。这其实就是在给自己的内心充电

只有你自己的内心得到了丰盈,每一天都有机会沉浸在自己热爱的事情里,你的内心才会变得更有弹性,更愿意去接纳其他人。

能够主动选择单身,本身就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但是如果你目前不是单身,而去一边羡慕他人的状态,一边又在对比中抱怨自己的生活多么不如意,那你的生活只会越来越糟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你只看到了别人有、而你没有的生活,却没有看到自己拥有的一切。

即便现在选择单身、却又不那么年轻了的人越来越多,但对于每一个选择单身的人来说,依然需要勇气。

其实从某种程度来看,现在拥有的一切都能反应出人们曾经的选择。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自己目前已经拥有的东西。

哪怕你并不是那么喜欢现在的生活,但是珍惜就会让你发现生活中好的那一面,这样你就会更容易提升幸福感。

而一味通过对比去关注自己没有的东西,你只会越来越难以满足、越来越不快乐。

同时在亲密关系当中,你的伴侣如果真的一个优点都没有,你又怎么会选他呢?在已经拥有的人事物中,寻找亮点,你会发现许多被你忽视掉的、细碎的快乐。

愿更多的女性都能在保有一部分自我的同时,也随时拥有选择的权力。

你选择了单身,就可以专注于自我成长,你选择了婚姻生活,也请珍惜自己的选择。当然,不是说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就等于放弃自我成长,毕竟自我成长也是一种选择。

关于自我需求

人得先学会理解和关照自己,如果把爱、温暖、善意、理解和包容当作一个账户来看,那你的账户上就需要有足够多这些抽象的事物。

如果你的账户一直处于透支的状态,那么你自然拿不出爱来给其他人,包括你的伴侣、孩子、父母、朋友等。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基本的自我需求,比如,每一天我都会跑步、看书、写东西,处于这个状态中的我,只是我自己,当这个状态被打破时,我才会重新回到其他身份当中。

和自己相处,倾听及满足自我需求,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无法对自己的需求负责的人,也很难真正对他人负起责任,更多的都是为了和他人产生联结而做出的一些违背自我意愿的牺牲。

那些常常以牺牲自我时间、精力为代价去换取人际关系的人,是很难真正得到他人的尊重的。

比如职场中有些中层管理者,一边觉得不能违背领导的意愿,一边又没有管理下属的能力,最后不得不把好多本该下属处理的工作揽到自己手上,最后为了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硬是把自己的休息时间给挤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他们渐渐变得习惯性去迎合他人的需求,久而久之,他们也不再关注自己有什么需求。

也就是说,这种一边扮演牺牲者、一边又在扮演受害者的人,不仅出现在女性中间,只不过女性倾诉的意愿更加强烈,导致这类问题总是被认为只有女性才会遇到。

我常常想有关于女性的很多问题,其实是被社会这个大众群体给标签化了,事实上,男性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只不过这类问题会出现在每个小家庭中,而不是被热议成一个社会性话题。

其实就像刚刚提到的在职场中常常去弱化自我需求的那群人,又怎么可能只是女性呢?我曾经共事过的同事中,动不动就把工作推掉、拒绝加班的人反倒是女性更多一点。

一点后话:

不论你是什么性别、什么职位、什么年龄,处在怎样的社会层级中,家庭结构如何,应该承担起多少种角色的责任,尽可能地为自己安排出一段自我关注的时间。

不论你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需要为了和多少人同频而不得不调整自己的状态,但你需要记得,你还是你自己,你也非常需要获得自己的关注。

人们需要和他人发生联结、需要去建立社会关系、融入集体,这些都合情合理,但是同时,你也需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多地去关注自己的需求、预期和愿望。

这些抽象的事物才会撑起你强大的内心,让你面对外界嘈杂纷繁的声音时不至于垮掉的核心力量。

生活中的难处、困境就是会间歇性出现的,不会因为谁足够幸运,就免遭困境。

但每个人面对困境的姿态和应对方式一定是不同的,如果你忽视了自己,那么你也就没有最核心的那个信念去支撑你、和你站在一起了。

其实失去自我、逃避问题、甚至是把某些琐碎的问题放大等等,都是人们自己“选择”的一种困境,只不过这些选择未被承认过罢了。

所以关注自己的每个选择,你就一定会关注到选择给你带来的一切结果,不论好坏,重点是要先关注选择本身。

关注你选择的一切,你将无限接近你那个真实的自我,然后你才能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