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观众讲述《根特祭坛画》修复背后的故事 视频来源 法兰德斯旅游局(06:18)

法兰德斯被称为比利时的艺术之邦,而根特更是法兰德斯的艺术明珠。中世纪时,羊毛和亚麻产业使根特成为欧洲最大的城市之一,而一座富裕、繁华的城市,也是吸引那个时代最好的艺术家创作的温床。

早期佛兰德斯画派的代表性人物,画家凡·艾克兄弟便在根特留下了传世之作——根特祭坛画。经过历时近9年的艰难修复之后,完成部分于不久前在根特的圣·巴冯大教堂重新亮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圣·巴冯大教堂 本文图均为 法兰德斯旅游局 提供

1420年代,兄弟中的哥哥休伯特·凡·艾克应根特市长多库斯·威德之邀,为圣·巴冯大教堂绘制一组祭坛画。1426年休伯特去世之后,扬·凡·艾克接手了这件作品的创作,并于1432年完成了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特祭坛画》全景,下方正中为《神秘的献祭羔羊》

如今,全世界仅有20件(组)扬·凡·艾克的作品被保留至今,而这件《根特祭坛画》则是他唯一为公众创作的作品,在宗教画的框架里,体现了世俗和人文之美。

画中的衣服和珠宝、喷泉、自然风光、背景中的教堂,都非常细致,闪现着色彩和光影之美。如果仔细观察,还能发现背景中的植被并非都来自欧洲,也有许多非洲、近东的树木,让即便是15世纪的观者也能备感真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在检查画作

法国大革命后,它被法军掳走,运往巴黎,在卢浮宫展出。直到滑铁卢战争之后,它才回到了根特。但很快,它的两翼被根特教区售出,流转到了柏林。留在根特的部分则于1822年被火灾损坏。

一战和二战期间,《根特祭坛画》两次被掳往德国。二战时,为躲避盟军轰炸,它被存放于盐矿之中,导致油漆和清漆被严重损毁。这些经年累月的伤害,使得修复工作极为困难,修缮难度也超出了专家们的预期,因为他们发现画作上边有很多重绘涂层,尤其是1550年的重绘,遮盖了凡·艾克原作的90%。比如说,去掉涂层之后,大家才发现,凡·艾克所画的羔羊(也就是耶稣的象征)的眼睛并非在两侧,而是有着人一般的,正面直视着观众的双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复前后羔羊的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观全新的祭坛画

修复专家Bart Devolder告诉媒体,整个修复小组每天只能修复四平方厘米的作品,比计划时间长许多。据估计,整件祭坛画的修复完成还需要4年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祭坛画被放置在玻璃展柜中

而从3月29日起,位于圣·巴冯大教堂的地下室的游客中心也开始启用,游客可佩戴AR眼镜,先沉浸式了解《根特祭坛画》的创造过程、画面故事和历史,再进入大教堂观看实物。目前,教堂将参观人数限制在每日350人,且每次只有五个人可以进入祭坛小教堂。

由于凡·艾克兄弟对根特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根特将2020年定为“凡·艾克主题年”,并以一场“凡·艾克的光学革命”的展览开始了一系列主题活动,虽然由于疫情被迫暂停,“凡·艾克主题年”因此在今年得以延续。

“凡·艾克主题年”的口号是“OMG, Van Eyck was Here”(天哪,凡·艾克兄弟曾在这里),包括一系列庆祝活动,除了《根特祭坛画》相关内容外,还有视觉艺术、戏剧、设计、美食、音乐以及主题城市游览线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