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8日电(记者魏梦佳)熟练地切片、切丝、冲洗,起锅烧油……北京化工大学餐饮服务中心的厨师长王军强,从厨房走上“讲台”,从厨师变成“老师”,耐心地教大学生们制作菜品佳肴。“老师,您刚才放了几克盐呀?”“刚才切得太快了,您能再给我们示范一下吗?”……围绕在王军强身边的学生们边学边问,烟火气中弥漫着“知识的味道”。

这是北化工“后勤学校”开设的厨艺课堂的现场。目前,这一课堂已通过10期课程讲授,涵盖30余类菜品的制作,有400余名学生参与学习。

北化工厨艺课堂现场(北化工供图)

记者从北化工获悉,2019年起,该校启动建设“后勤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几年来,该平台直接服务教育学生近2000人,提升了学生们的劳动技能,已成为首都高校“劳动育人”领域标杆项目。

北化工后勤保障部与后勤服务集团党总支书记付国柱介绍,“后勤学校”聚焦课堂实效和学生实际获得,根据劳动教育目标及学生实际需求搭建劳育系列课程大纲,规划教学方案,建设教育课程。截止目前,已开设40余学时的劳动育人系列课程。

↑学生学习厨艺(北化工供图)

在参加厨艺课堂之前,北化工学生闫欣欣不知青团是何物,也不相信艾草汁可用来和面。亲身实践后,她不仅掌握了青团的制作工艺,还了解到食物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疫情居家期间,闫欣欣经常利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烹饪技能为家人做饭。“当我把亲手做的菜端上桌时,我从爸妈的眼里看到了惊喜,那一刻我真的好有成就感。”她说。

“我们计划开设一个‘学生厨艺窗口’,在符合餐饮规范的前提下,为学生办理健康证,并进行更系统专业的培训,让他们制作菜品供全校师生品尝,在职业体验中强化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北化工餐饮服务中心主任宋家博说。

“爸妈,你们看,这是我种的苹果树,今年是它第一次开花,我现在能认清好几种果树的花了……”北化工学生张越正拿着手机向父母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是她在“后勤学校”学习的结果。

↑学生在天工润泽园劳动(北化工供图)

半年来,在学校的“天工润泽园”,张越经常和同学们在这里熟练地挥动锄头刨坑填土,他们种下了葡萄、柿子、玉米、向日葵等植物,把一片荒地变成了果园。“以前爸妈总说我‘五谷不分’,现在树该什么时候栽种、坑挖多深、株距多少、浇多少水我都了如指掌,这片园子成了我们的劳动试验田。”张越说。

据了解,目前北化工已形成包含厨艺、园艺、生活技能、卫生防疫、商贸管理、会场礼仪等六大类别课程,覆盖校园学习生活各方面,年均吸引800余名学生选修课程。校园果树采摘、教具维修、垃圾分类引导、超市快递等系列实践活动受到学生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