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学而》

人们经常说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彩衣娱亲、卧冰求鲤等孝敬长辈的典故,而且人们都用孝顺二字来作为对一个人道德品质的评判。我国自古以来重视各种礼仪,包括殡葬礼仪,父母故去后世也要注重父母的祭葬之礼,这也是其他人评判一个人是否真的有孝心。然而有这样一种殡葬方式令人听起来毛骨悚然,那就是瓦罐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为的瓦罐

瓦罐坟,顾名思义就是看起来像瓦罐一样的坟,这种坟被砌成瓦罐的样子且里面只能容纳一人。到此听起来很正常,有人好说这不过是一种坟墓外表类型而已有什么毛骨悚然的呢?但是这所谓的瓦罐坟还有一个名字,叫做“花甲葬”,也有俗称为六十还仓,就是这种瓦罐坟里的老人平均年龄都是六十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仔细想想,那些老人怎么可能会在同一年龄故去?是巧合还是灾难?都不是,是人为。家里的老人到了六十岁的花甲之年,他们的儿子女儿就会背着他们上山把老人放进早准备好的瓦罐坟里,这时候的坟还留一出入口,待老人住进去后子女们就每天上山给老人送饭,并且拿一块砖砌在出入口,一天天过去,直到砖头彻底把出入口堵住为止,接下来就等着老人活活饿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舍不得父母的人不想把老人送到瓦罐坟里,但是这种人就会被人举报,最终还得妥协把老人送到山上。那么既然瓦罐坟是有出口的,为什么那些老人不逃跑而待在里面等死呢?一个是因为封建迷信的思想,他们认为自己若是过了六十还活着,就会占用孙子孙女的寿命,还会影响后辈的福运,所以受这种思想影响这些老人们都心甘情愿赴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另一个原因则是老人们想着自己老了无法劳动还拖累家人,在那些勉强吃饱饭的年代多一张嘴无疑就是多一个负担。为了子女能过得更好为了不让自己成为累赘,他们也主动赴死。但无论是哪个原因都是老人对后辈深沉的爱,是斩不断的亲情。

瓦罐坟传说

瓦罐坟的出现是因为当时的人认为老人过了六十就不中用了,反而还浪费粮食。不过有的不孝子是巴不得赶紧把老人送进瓦罐坟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瓦罐坟这种陋习被废除,据说是有个地方山上出了怪物,百姓担惊受怕苦不堪言,皇帝就派人去捉拿这个怪物,但是寻找了半个多月都没有找到怪物,最后终于遇到一个瓦罐坟里的老人,老人指了条明路怪物最终被拿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帝通过此事觉得上了年纪的老人虽然不能劳动但是他们的经验对于后辈来说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于是就下令废除了瓦罐坟的习俗。

真假难辨

曾经有女人裹小脚的陋习,把脚趾折叠起来用布缠绕,听起来十分恐怖,这也是对当时女人的一种迫害,然而这种陋习却是真实存在的,不需要什么文字记载看着那一双双小脚就能想象到当时的情况。那么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瓦罐坟到底是真是假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正史没有相关记载,但是专家们还是从野史等一些资料寻找到了蛛丝马迹。在汉流水域中流及支流发现一批“寄死窑”,与瓦罐坟十分相似。甚至还有一部名叫《皇上二大爷》的电视剧里就描述过这种瓦罐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也有人觉得瓦罐坟这个陋习可能是谣传,因为据了解古时候老人年龄普遍高于六十岁。但是这种陋习也有可能在极少数地区流行呢?

结语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无论这瓦罐坟到底怎么样,也庆幸它没有流传下来。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我们不能因为他们老了就嫌弃他们,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趁着父母还在世多陪陪他们,若是父母故去我们也要慎终追远,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