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观众的剧场,你见过吗?9日上午,这样的剧场在九龙坡区的鲍婆婆家上演。唱歌、跳舞、朗诵、拉小提琴……这群7岁到60多岁的义工们,轮流为90岁的观众鲍婆婆送上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

鲍婆婆说,因腿部疼痛出行不便,自己已经好些年没有看过现场演出,这场表演让她开心、感动、记忆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众:爱文艺的独居高龄婆婆

9日上午10点,九龙坡区邮电支路社区立信佳苑的鲍明富婆婆家忽然热闹了起来。随着义工们的到来,“一个观众的剧场”在鲍婆婆家的客厅里拉开了帷幕。

鲍婆婆今年90岁,虽患有糖尿病并伴随腿部疼痛的并发症,但她耳不聋眼不花。平日里,鲍婆婆自己洗衣、煮饭、做家务,在邻里的帮助下,将独居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每到周末,鲍婆婆的儿女会上门来探望她。

此次,得知“一个观众的剧场”将来自家演出,鲍婆婆非常激动。鲍婆婆年轻时就非常热爱文艺,喜欢跳舞和唱歌,最爱看的就是文艺表演,“我现在出门不方便,好多年没看现场演出了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义工:演出完不忘打扫现场

一把转椅作观众席,狭长的客厅作表演舞台,手机播放音乐伴奏……在鲍婆婆期待的眼神中,这场演出开始了。

表演者们均是来自春芽社工服务中心邮电义仓的义工,年龄从7岁到60余岁不等,他们当中有该社区的小小志愿者、银发志愿者、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的大学生志愿者,还有党员服务队成员等。

首先“登台”的是两名女大学生,她们跳起了一支优雅的民族舞。7岁的小义工李奕燃还主动拉住鲍婆婆的手,贴心地陪鲍婆婆一起看节目。

随后,几名小朋友轮番上场,朗诵诗歌、拉小提琴、唱歌……童真十足的表演逗得鲍婆婆哈哈大笑,连连鼓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银发志愿者们压轴演出了一支曼妙的舞蹈。记者注意到,表演结束后,部分义工们仍留在鲍婆婆家,他们将原本挪开的桌椅细心还原,又将鲍婆婆家打扫了一遍。这番细致与耐心,让鲍婆婆感动到泪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源起:文艺表演打开老人心扉

对于这场演出,鲍婆婆赞不绝口。她说,自己平时生活中,唯一的娱乐方式就是看报或是看电视,难免觉得单一乏味。这样的现场演出让她开心、感动、记忆深刻,还忆起了自己热衷文艺的年轻岁月,“我想好了,下次再来演出,我要跟着大家一起唱起来,哈哈哈。”

活动组织者巫萍介绍,“一个观众的剧场”于今年4月中旬开启首场演出, 之所以推出这样的形式,源于义工们平时的服务体验——空巢、独居、高龄、残障老人是义工们上门关怀、服务的主要对象,但有的老人因为疾病、孤独等原因,内心比较封闭。

有义工试着带着小朋友一起上门当志愿者,当小朋友为老人即兴表演一两个节目后,老人脸上往往就有了笑容,这才愿意敞开心扉聊天。巫萍说,正因如此,大家便讨论起了上门演出的可行性,又搜索了一下其它省市的方法后,便成立了重庆首个“一个观众的剧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幕后:提前走访加节目定制

巫萍说,“一个观众的剧场”成立后,每月要为辖区8~10户老人送上免费义演,如今已演了十余场。义工们非常积极、人员充足,有文艺特长的小朋友更是队伍的表演主力,“老人家最喜欢的就是小朋友们。”

记者还了解到,尽管每场演出的观众只有一个人,但剧场幕后的准备工作并不简单。首先,要通过走访,进行前期的需求调研,比如老人喜爱的节目类型、场地的情况、身体情况等。再制定相应的节目单,参演的义工们需提前彩排、练习。巫萍说:“我们每场演出的节目单基本都不一样,比如这户老人家里场地太小,我们就尽量安排朗诵、唱歌这类表演。”

8岁的王韬皓是其中一名小小志愿者,已参加了好几场表演。他说,每次演出前,从自我介绍到节目表演,自己都会在家里反复排练,希望给婆婆爷爷们呈现最佳效果。

巫萍还向记者展示了,5月定制的专属节目单——舞蹈《张灯结彩》、健身操《花开中国》、舞蹈《迎酒欢歌》、诗朗诵《沁园春·雪》、小提琴演奏《小星星》、歌曲《小红帽》、诗朗诵《国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暖心:提供表演以外的延伸服务

在巫萍看来,“一个观众的剧场”,不单单只是一个表演的舞台,更应该是一个暖心的剧场。因此,他们还会为老人们提供表演以外的延伸服务。

比如这次在鲍婆婆家,就先请普瑞眼科的医生为鲍婆婆进行了义诊;此前,还曾发现一位独居爷爷消防意识淡薄,演出完后,义工们仔细检查了该爷爷家的用气情况,又为爷爷进行了详细的消防知识科普;还有一位退休且患有眼疾的婆婆,其儿女上班比较忙,表演结束后,义工们又为婆婆端来了一份咖喱牛肉饭,让婆婆打牙祭……

巫萍说,未来,“一个观众的剧场”会持续展开,为辖区内更多有需求的老人们送去欢乐和温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王薇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