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眼大即是萌”,那耳廓狐就是在萌的路上另辟蹊径,生活在沙漠里的它们,眼睛虽然不大,小尖脸上的一对儿耳朵却相当抢镜,能在不到40厘米长的身体上长出15厘米的耳朵,耳廓狐这比例也算得上是独一无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来做个比较,大象的耳朵大是尽人皆知的事儿,尤其是非洲象,单只耳朵从上到下大约1.5米,两只耳朵之间相距也有2米多,但是相对于它们的体型来说,非洲象的耳朵大小只能用“还行”形容。

具体来看,一只非洲象的体长可达7.5米,耳朵上下1米5,耳廓狐体长40厘米,耳朵从上到下15厘米,这么一比,非洲象耳朵也就占了它体长的1/5,而耳廓狐的耳朵占了它们体长的3/8,换算一下0.2:0.375,谁大谁小一目了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耳朵都大,耳廓狐和非洲象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身处高温环境中。

前者以北非撒哈拉沙漠为栖息地,后者则漫步在撒哈拉以南的草原丛林。因此,它们想要生存,都需要解决一个难题,就是想办法给自己降温,耳朵上遍布血管是第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非洲象来说,两只又薄又大的耳朵呼扇起来,既能够防止蚊虫叮咬,还能加速耳部血液流动,很好地将体温降低至少5摄氏度。

而对于耳廓狐来说,它们的耳朵虽然不像扇子,但同样也布满了血管以便充分散热,加上一身蓬松的毛发,白天靠竖起耳朵降温、夜里靠毛发保暖,应对撒哈拉沙漠巨大的昼夜温差不成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最小的犬科动物(当然也是最小的狐狸,约2斤),时刻保持警惕是耳廓狐必须熟练掌握的生存技能。

因此,不只是用以散热,耳廓狐的耳朵在“听”这个本职工作上也非常优秀,夜行的它们白天在洞穴中休息,晚上才出门觅食,但无论白天黑夜,耳廓狐始终保持着过人的听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来看烈日当头的白天。

耳廓狐白天要享受充足的睡眠,因此最好有个既安全又凉快的地方藏身,此时群居的好处就显现出来,10多只耳廓狐组成的大家庭会齐心合力,一起挖个“豪宅”栖身。

“豪宅”选址通常在开阔的沙地或灌木丛周围,入口可达数十个,内部四通八达,可攻可守、便于脱身。即便如此,耳廓狐还是会用耳朵“把门”,及时听到声响、感知危险、保持警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来看漆黑一片的夜晚。

耳廓狐是杂食动物,瓜果、鸟类、爬行类、昆虫等都吃,一对喇叭形的大耳朵不仅能让它们察觉到周围的动静,还能将猎物在地下的一举一动尽收耳底。

而且,与其他犬科动物一样,耳廓狐的左右两只耳朵可以“单独行动”,各自都能朝向各个方向转动,从而在听到声音后精准地判断声音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要说一句,耳廓狐虽萌,但千万别动养的念头,更别往吃上想。

首先耳廓狐在我国是二级保护动物,严禁私自买卖;其次根据北非摩洛哥人的说法,耳廓狐的肉是臭的,根本没办法食用。所以,耳廓狐这等大耳萌物,咱们还是看看就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