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网南平供电公司深化新时代“双满意”工程,应用物联网技术,推出智慧制茶、智慧制盏、智能烤烟等供电服务项目,在工业农业生产等领域推广电能替代,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助力福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截至4月,该公司累计推广“电能替代”项目1249个,替代电量23.7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碳排放230万吨以上。

电制茶,降本提品质

10日,位于武夷山市兴田镇南岸村的茶树堂茶厂里,负责人黄树文通过手机操作“智慧制茶系统”,设定好做青的吹风时间、滚筒转速、静置时间等,点击“开始”键,制茶设备便开始运转了。

“去年,10个做青桶的正常运作需要2~3个人盯着,现在只需要一个人通过手机远程监控,可全流程监测制茶做青过程,做出来的茶叶品质更加稳定了,也更加节能。”黄树文告诉记者。

武夷山市现有茶山面积14.8万亩,其中兴田镇茶山面积4万余亩,茶企300余家,茶产业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过去,兴田镇茶农普遍采用以煤、木柴为燃料的加工设备制茶。“这种加工方式不仅污染环境,效率低下,而且劳动强度大,茶叶质量不尽如人意。”黄树文说,现在,用电制茶不仅省力省时,炒制出的茶叶品质也更好,关键是更加环保。

2019年以来,国网武夷山市供电公司对兴田镇、星村镇等9个乡镇的电网进行改造升级,共新增安装变压器76台,扩容28000多千伏安,架设10千伏电力线路10.2公里,0.4千伏电力线路38公里,提高农网供电能力,保障了武夷山5000多家茶企制茶用电。去年,国网武夷山市供电公司通过推广“以电制茶”,实现电能替代590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万吨。

烤烟,环保又省钱

又是一年烤烟季。在邵武市沿山镇梨树坪密集式烤烟房,烟农何希亮看着从电烤烟房里出炉的高品质烟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有了电烤烟房的助力,今年将是个丰收年。”

近年来,国网南平供电公司深入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积极实施电能替代战略,大力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柴,探索“电力+烟草+企业+烟农”合作模式,推动电烤烟房示范户建设和推广工作。

据介绍,电烤烟房以电取代传统的烘烤燃料,在烤烟房外装配的高精准感温传感器,能有效监测烤烟房内气流状态,并具备自动加热、排湿、故障报警等功能。

“原来用煤烤烟,不仅需要到现场添加燃料,还要时刻观察烤烟状况,到了烤烟季,睡个觉都不安心。”何希亮说,现在使用电烤烟房,放进烟叶,设置好烘烤数值,他就可以去干别的活,全程可降低80%的人工成本。而且,之前用煤作为烤烟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得到有效改善。

今年国网南平供电公司还计划在全市继续推广建设电烤烟房,助力乡村振兴,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电制盏,提高成品率

今年年初,国网建阳区供电公司与建阳区政府、建盏协会沟通,确定在7家建盏制造企业试点安装智慧制盏系统模块,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建盏行业中,推广应用电窑炉,提高烧盏成品率。

建盏作为宋代八大名瓷之一,自古需以大量的柴火作为能源,这与节能环保的理念背道而驰。

南平供电公司审时度势,于2014年年初,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后,提出用电窑炉代替传统的柴烧窑发展建盏产业思路,为制盏企业量身订制用电方案、增容改造配电网、新建专用线路和设备等,保障制盏企业的可靠、稳定用电。

几年间,“以电制盏”这一思路受到了业内的普遍欢迎。谈及用电制盏,从事陶瓷研究30多年的黄美金颇有感触:“以前用柴火烧制,对环境污染严重,而且温度很难控制,成品率不到20%,烧出来的斑纹也不够完美。现在用电窑炉制盏,烧制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都能很好把控,成品率提升至80%以上,斑纹均匀、漂亮,艺术表达也更有味道,降低成本的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一举多得。”黄美金说。

目前,建阳区采用电制盏的企业数量占当地制盏企业总数的95%。2020年,国网建阳区供电公司通过推广电制盏实现替代电量8208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40余万吨。☉廖晨星 李娟 陈书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