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许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把父亲的战斗故事讲给您听:

“1948年5月3日12时,我们六纵队机关和我所在的教导旅,奉彭德怀司令员的命令,进至镇原县屯字镇,不久即发现马匪军开始包围屯字镇,西北国民党裴昌会三个整编师十一个旅也到屯字镇附近,青、马匪军由镇原县调十个骑兵团也到达屯字镇。在敌军超过我军数十倍的情况下,彭德怀总司令决定为使西北野战军由被动转入主动,野战军主力军部队迅速向东转移,并决定六纵队机关和教导旅全部自行突围。战斗进行了三天两夜,于5日晚开始突围。我当时在团轮训队帮助工作 (时任一团政治处组织干事)该轮训队主要培训战斗骨干,编制三个区队,队长张恒玉、教导员郑书田率一、二 区队接防固守东关阵地,我带三区队固守东门内南侧阵地,突围时我们先出东门,从东关跳沟再向南往上爬,爬到塬上就突围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纵队机关和教导旅部队虽然顺利突围(突围过程中敌人未发现)但无法带走二百多重伤员,留在了屯字镇老乡家,第二天早晨被敌人全部杀害。

事隔五十七年的二零零五年八月六日和孩子们去屯字镇,当年战斗突围的现场查看,回忆当年战斗经历,并在烈士陵园内向烈士们敬献花圈致敬,实现了多年的凤愿。”

2005年8月6日,父亲从兰州出发,途经静宁,接上我们一家3口,在“红军不怕远征难”等红色歌声中,我们翻越了六盘山,一路小雨,从镇远县城到屯字镇的路上突降大雨,可到达屯字镇时,晴空万里。

首先到达屯字镇烈士陵园,给烈士们敬献花圈、敬香、敬酒。父亲指着烈士碑上的名字,给我们讲述了战斗经过:

1948年5月3日12时,进入屯字镇后,做了锅面片,正准备开饭,远处传来枪声,通信员跑来说“马匪军来了,炊事员把一锅面片倒掉,背起行军锅、父亲和战友们投入了战斗,在5月4日的战斗中,通信员第三遍催促我父亲你休息一会我来打!父亲就离开射击位置,就在父亲转身在战壕走了4-5步时,突然听到一个机枪点射”哒哒哒!只听见“娘”的一声!我父亲转过身看到,通信员从射击位置溜了下来,父亲赶紧抱起来将身体转正,发现通信员胸口中弹,已光荣牺牲!这个只有18岁的山东战士,为中国革命胜利和千千万万的烈士一样为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三天两夜的战斗中没有水,战士们就杀掉受伤的骡马,喝马血、吃马肉,为抢水源的战斗中牺牲了很多战友。

突出重围后,父亲实在太累太累了,在麦子地里刚坐下来想休息一会,身后赶到的战友说:“你还敢休息,听后面的枪声!”父亲赶紧起来,这时遇到了彭德怀总司令员,彭总说“大家不要慌,我彭德怀来接你们了。”

父亲说马继援的匪军,装备精良,骑一匹马牵一匹马,长途行军换马不换人,打仗十分凶残,马匪首领喊话说“共产党不让我们吃油香(油饼),杀!”

突围后的第二天早上,马匪军进入屯字镇后,在镇上一个地主的带领下,把二百多名重伤员从老乡家里搜出,全部在沟边用马刀杀害了!当地乡亲们把近四百多位烈士的遗体挖了两条大沟埋了,解放后兰州军区、庆阳市政府、镇远县政府,修建了烈士陵园,并将烈士的遗骨挖出,重新安葬在烈士陵园。

父亲在给我们讲述战斗中,这个地主的孙子(约50岁)一直跟着我们,他告诉我们他的爷爷解放后被政府镇压反革命,枪毙在烈士们牺牲的沟边。

近年来,国家又出资重新建成了烈士纪念馆、绿化了园墓,成为红色爱国教育基地。

在父亲86岁重病陪伴的日子里,父亲给我说:“他44年参加八路军,这辈子跟着共产党,这条路走对了,并叮嘱我们给他穿上军装戴上领章帽徽去见他的战友们”。

感谢民航甘肃分局党委,党员学党史教育培训,知党恩、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谨以此篇献给为中国革命胜利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