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的纵享汉中关注我们哦!

新闻.美食.娱乐.便民.策划.推广.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27日

镇巴县博物馆

红军墨书标语专题展览厅

几盏射灯悬挂在展厅墙壁上方

缕缕柔光下

红色标语静静陈列,引来游客驻足观看

“取消一切苛捐杂税”

“实行土地革命”

“为土地归农民而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这些斑驳的红色标语,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战争年代,看到革命先辈在这里打土豪、分田地的场景。”带着孩子,从外地过来旅游的王先生的一席话,把大家的思绪拉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

峥嵘岁月

红色标语耀巴山

88年前的1933年,偏僻、贫困的镇巴山城沸腾了,红四方面军的红十师后勤部、二十九团、十二师政治部、特务团、三十四团等相继到来。他们在这里发动群众、打击土豪劣绅、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和王三春匪部的猖狂进攻、扩大红色苏区。

红军标语是红军进行革命斗争的重要手段。几年间,山岗路旁、关隘要道、集市街头、古庙祠堂、村舍院落,红军或凿石刻字,或墨书制作,写下了大量的宣传标语。其中,1933年红四方面军十二师三十四团进驻三元镇苏家坡村赵家院子,在房屋墙壁上分别墨书标语:“取消一切苛捐杂税!”“实行土地革命!”“为土地归农民而战!”和《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土地法令》,为发动人民群众、展开土地革命、创建镇巴红色苏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极力保护

留住红色印记

1935年1月上旬,红军实行战略转移,踏上了长征路。
红军撤离后,地方民团强令清洗或铲除红军标语,当地群众千方百计保护,填抹、遮盖、移作他用……
“当时,匪徒三番五次逼迫赵家院子的赵安泽把红军留在墙上的标语铲掉,还将‘不听话’的赵安泽毒打一顿。赵安泽等群众机智、勇敢、不惜生命与他们周旋,终于保住了革命标语。”该县博物馆讲解员刘妮娜指着墙上的标语,深情地讲述着那段感人的故事。“后来,赵安泽去世前还一直叮嘱子女一定要把红军标语保护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爷爷在世时,经常给我讲红军当年在这里的情形。”赵安泽的孙子、现已60余岁的赵国成回忆小时候,清楚地记得爷爷总是告诉他,“红军从来不欺压老百姓,为贫苦农民做主,他从心底里拥护红军、相信红军……”
赵安泽等先辈用生命保护下来的红色标语弥足珍贵,但岁月的风霜却在一点点侵蚀着这笔宝贵的革命遗产。
1994年该县文管所会同陕西文物保护修复专家进驻赵家院子,将已经风化剥落、极易破碎的红军墨书文告、标语墙面,切割成26通墙壁板,加固运抵县城的文管所库房存放。
2016年陕西历史博物馆与该县博物馆结成帮扶对子,出资28万元建立了“革命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室”,历时一年多,对该县已揭取的26通红军墨书文物进行彻底复原加固修复。
“修复后的《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是目前保留下来的、全国唯一的墨书字迹最多最完整的墙壁墨书标语和布告,没有第二个能取代,价值非常大!”该县博物馆馆长郝明森说。

激励后人

传承红色基因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
如今,在该县博物馆、黎坝镇“川陕红色交通线黎坝交通站旧址”纪念馆,简池镇符先辉故居纪念馆等相继开放的红色展馆里,总能见到红色标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色标语是我们学习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开创新生活不可多得的教科书。”一位参观者在展馆留言簿上这样写道。
近年来,该县从编辑出版、陈列展览、社会教育等方面入手,努力让红色标语不断焕发活力,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2017年9月“,镇巴苏区红军墨书标语专题展览”正式对外展出以来,平均每年接待参观者4万多人次。
2019年11月,该县博物馆配合县纪委拍摄的红色廉政文化微视频《镇巴:墨书标语话初心》在全省展播,被省纪委评选为一等奖。
近期,该县博物馆推出了“聆听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等研学课程;还将推出走一次长征路、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唱一首红军歌、吟诵一首长征诗词、聆听一堂党课、吃一顿红军餐的“六个一”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小学生研学教育主题活动“。我们将依托乡村振兴,结合红色标语等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变观光游为体验红色文化深度参与的体验游。”郝明森说。
沧桑不改红色印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标语是时代的符号、历史的见证,点燃了人们的红色记忆,传递着伟大的红军精神,感召、激励着镇巴儿女奋进新时代、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汉中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