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黄鹤楼雪糕重新激发游客打卡热情。

“清明节左右看到黄鹤楼雪糕开卖就想着一定要买上一支来打卡,今天终于如愿啦!”5月3日,刚从人群中攥着雪糕挤出来的熊小姐对21世纪经济报记者激动说道。

黄鹤楼作为外地游客到访武汉的“风向标”,在美团2021“五一”假期全国热门预约旅游景点排行榜中位居全国第二。而黄鹤楼雪糕作为旅游文创的销售创新,单价15元在游客可接受的范围内,较高的趣味性更新了游客的打卡方式。黄鹤楼雪糕推出后直冲热搜,五一期间该雪糕直接卖脱销,售出15000余根。

去年“五一”假期前夕,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等机构发布一份关于疫情下旅游需求趋势的报告,疫情后的武汉成为网民最想去旅游的城市。时隔一年,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履行承诺,圆梦武汉、畅游湖北。据携程联合新华财经5日发布《2021“五一”旅行大数据报告》,武汉与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西安、南京、重庆、长沙一起入围“五一”十大热门旅游城市。

自去年7月21日武汉市恢复跨省旅游以来,黄鹤楼接待量从每日数千人,逐步攀升至2.5万人次疫情防控规定的上限,直到今年“五一”假期单日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离单日景区最大接待量50200人次仅差22人次。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五一”假期,湖北省共接待游客4321.59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3.53%;实现旅游收入198.39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2%。全省396家星级饭店,“五一”假期平均出租率88.67%,比2019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武汉市51家A级景区“五一”期间接待游客近273万人次,相比历史同期最高的2019年“五一”,超出两成。与此同时,创造旅游收入2.31亿元,相较2019年同期高出近六成。

5月11日,易观分析旅游健康行业分析师吉之莹接受21世纪经济报告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榜热门旅游城市对武汉具有重要的意义。“疫情之前,每年中国旅游业收入占GDP比重在10%左右。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旅游业的回暖复苏可以促进住宿业、餐饮业、交通业态快速发展,拉动地方经济增长。”

多种IP

城市各类IP既是独立的亮点,又能产生联动效应,推动武汉这个城市“好玩起来”。

在建筑IP上,武汉致力于“盘活”老IP资源,同时打造新地标。一支黄鹤楼雪糕重新激发游客打卡的热情,一顿重整让江汉路焕新,一棵“孤独又灿烂的树”让武昌江滩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在新地标的打造上,武汉则在“桥”上做文章。除了人们熟知的长江大桥、长江二桥,近来有着“tiffany蓝”美誉的古田桥,金秋黄的杨泗港大桥等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开来,成为无数摄影爱好者的打卡地。

除了建筑IP外,“武汉之夜”文旅IP的打造成为消费新热点。五一假期,全市28个夜游区域和项目联动,推出夜秀、夜游、夜演、夜逛、夜读、夜宴、夜娱、夜展和夜宿等九大产品和“璀璨夺目之长江夜游”等10条夜游精品线路,观赏长江灯光秀游客超过100万人次,《知音号》游船接待游客7463人,实现收入205.77万元,与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28.87%和37.97%。夜游经济成为武汉消费新热点,旅游消费新场景不断拉动消费升级。

与此同时,江汉路步行街“汉风国潮”文化和旅游消费文旅市集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公开数据显示,5月1日,江汉路步行街当日客流45.36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假日期间街区游客多次突破单日40万,较去年同期增长428%。

另一方面,汉味美食深深吸引了游客的味蕾。据悉,雪松路的龙虾店每天晚上都营业到凌晨一两点,以靓靓蒸虾为例,其在火爆时段排号排到了500多桌。数据显示,小龙虾销售已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以小龙虾为引领的春夏季汉味美食IP正在逐步形成。

在粮道街,外地游客一家接一家打卡美食小店,“天天红油赵师傅热干面”门口照例排起了三条长龙,有游客感慨“排队才有仪式感”。“过早户部巷,宵夜吉庆街”的口号也深得游客心,户部巷小长假日均客流达到11万人次,其中5月2日客流量超过13万,创疫情之后新高。

“热门旅游城市开始加强领域生态融合,发挥协同作用。武汉的文创雪糕的“旅游+零售”、话剧的“旅游+文娱”等等,都在积极探索“旅游+”模式,希望借助多领域赋能转化运营,来激活旅游市场活力。” 吉之莹如是说道。

流量爆棚

疫情对于国内旅游的影响逐渐消散,旅游市场需求端加速恢复,随着五一小长假旅游旺季因素,今年迎来“史上最热黄金周”。而武汉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又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营销,形成了流量的抓手。

一方面,武汉积极承办重磅活动,实现在全国平台上的曝光。4月30日,2021年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暨湖北·武汉文化和旅游消费月活动在武汉举行。同时,武汉也注重引进明星流。4月25日,肖战来到武汉出演话剧《如梦之梦》,出演首日粉丝就将剧场外面铺成了一片花海,地方主流媒体加大了对该事件的报道力度,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武汉的知名度。

对此,吉之莹分析称明星自带IP光环,粉丝效应更够在短时间带动流量增长,迅速带动旅游经济发展,形成目的地爆款,吸引用户打卡旅游。但地方文旅部门的生态扶持才是流量维稳的保障。“地方文旅部门应在政策、资源、内容等方面提供支持,结合流量生态、旅游产业链形成稳定的旅游目的地品牌。旅游目的地营销还是应该基于地方旅游特色,如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内容,再辅以各式营销手段,提升地方旅游品牌影响力。过度曝光消费反而会黯淡旅游城市原有的文化色彩,千篇一律的旅游景点、餐饮、活动,同质化现象趋于严重,反而制约了旅游目的地的良性发展。”

事实上,政府层面也正有意识地进行引流。中国旅游集团、中青旅、美团等与湖北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布局湖北推进旅游资源开发。携程等头部旅游企业未来三年将帮助湖北“引客入鄂”3.38亿人次以上。

花博汇景区市场策划部经理杨栋表示:“景区人气爆棚得益于良好的宣介效果。2021年初武汉市开展“新武汉人游武汉”活动,精准地面向外地游客深度推介景区。5月鲜花盛放期,景区又联合各大旅行社开通了东三省专列旅游团赏花线路等。”作为开业仅3年的农旅型景区,截至目前,花博汇客流量已破200万人次。

“未来,武汉应布局探索“旅游+”模式,打通旅游产业链,依托部分业态的流量补给,引流赋能旅游产业,在提供旅游服务的同时,串联全产业链构建全面的旅游消费体系,辐射至其他产业循环协同。”吉之莹补充道。

(作者:陈红霞,实习生陈淇莹 编辑:李清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