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玄同,原名钱夏,字德浅,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1887年出生的钱玄同是钱家的老幺,当时六十二岁的钱老爷抱着刚出生的小儿子喜出望外。早年,钱玄同受儒家教育,国学功底深厚。

按理说出生在书香门第的钱玄同应该是刻板迂腐的。但是人的思想是会变的,更何况是生活在那样动荡迷茫年代的一个读书人。

钱玄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悲年代打造出来的钱玄同

中国五千年历史,朝代更迭,政权演变。盛唐的锦绣江山、开放旖旎;宋朝的文化巅峰,政治开明……还有明朝的霸气风骨,那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也算是名副其实,就连最后的大清王朝也曾荣极一时。

历史上,中国的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只有民国除外。民国时期的中国就像是一个畸形儿,割裂了原本的中国历史,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格格不入的一个特殊年代。

这个年代本身的就带着传奇与悲剧色彩,这是一个被战争生生挤压出的年代,是一个充满血腥、耻辱、腐朽又思想萌动的年代。

长辫子的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年代的人有很多种,有苦读多年还留着长辫子的书生,有剪了寸头穿着西装的生意人,有姿态婀娜的贵妇,有拉黄包车的苦力……也有一批文坛中早期觉醒的读书人。

这批人主张革命运动,有先进的思想。他们希望改变中国的现状,唤醒愚昧的同胞,叫醒沉睡的祖国。然而,这批人中钱玄同却是极具个人特色的一位。钱玄同亲眼目睹了清朝被推翻,袁世凯复辟失败,那时的他明白了行古不救国。

钱玄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钱玄同成了一名新文化运动的推崇者,认为凡事都是前进的,绝无后退之理,更把自己定义为是封建文化压迫下的牺牲者。他经常给胡适所办的《新青年》投稿,自己投还不够,同时鼓动鲁迅也去。

于是《狂人日记》诞生了。从这点看钱同玄对新文化运动还是有推动作用的。那这样的钱玄同看来算是很不错的文人,可事情远没有我们想象的简单。

钱玄同和好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玄同:人活40,不死就枪毙

这个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人的想法。俗话说人是复杂的,这话说得一点也不错。复杂的人的想法当然更复杂多变,钱玄同在这方面就表现得出类拔萃,让人叹为观止。

那时的他甚至主张废除汉字,采用罗马字母来代替。此话一出,可谓是话惊四座。当时民国时期的新运动鼓励推行白话文,这些在保守人士看来是不能容忍的。所以,当时反对新运动的声音也是有的。可偏偏这个时候,钱玄同说了那样的话。

这些人一听,好家伙,推行白话文我们都不能忍,这家伙上来就把老祖宗的汉字给废了,用数字代替。大家也没有空反对新运动了,纷纷转头开始骂起钱玄同。那场骂战不用想,也是盛况非常,用词狠厉。

钱玄同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钱玄同的发言让新运动反而有了空间,得以推动下去。而最让人惊掉下巴的是钱玄同说的那句:“人活40,不死就枪毙。”人吧,说话是要谨慎的,因为容易被打脸。当时的钱玄同并没有意识到这句话会让40岁的钱玄同处境异常尴尬。

40岁的钱玄同并没有死的迹象,甚至这家伙都活到了52岁才因脑溢血猝然离世。其实,52岁离世也是挺让人惋惜的事情,可由于这位老先生先前说的话,生生让那些想为他叹气的人把那口气生生哽在了喉咙里,咽下去了。当时的钱玄同不尴尬吗?

当然尴尬,问题是怎么化解这种尴尬。人家用的招数一般人都想不出来。活人生祭,这招数听着离谱,可人家做得还有模有样,邀请自己的学生好友一起给他写挽联、悼词。胡适《亡友钱玄同先生成仁周年纪念日》就是专门写给钱玄同,文中也质问钱玄同为何四十不死。

钱玄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玄同的偏激起因是偏科

这样看来钱玄同是偏激的,有人一度觉得这家伙是不是蠢人,可事实并非如此。人家在语言文字方面是个难得的人物。青年时期的钱玄同去日本留过学,建筑方面造诣颇丰,国内大学最早的音韵教科书《文学学音篇》也是他的大作。

更何况钱玄同的儿子是钱三强,那个清华物理系毕业,法国留学,师从居里夫人的“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那这样一位腹内诗书的人物为什么会有如此偏激的思想主张,甚至在现在普通人看来都觉得难以理解,一眼看出他的主张完全是立不住脚的。

有些言论到了可笑的地步。思考良久,我顿悟了!不是他这个人不聪明,真正的原因是钱玄同他偏科呀。这家伙是个语文考满分政治不及格的偏科生。钱玄同是反对辩证法,他是典型那种政治课上答非所问的学渣,任何一个受过九年教育的初中生都能碾压他的程度。

钱玄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到答案的我释然了,难怪当时的钱玄同和鲁迅是真闹过矛盾,鲁迅甚至特地写了首打油诗加以讽刺:“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何妨赌猪头,抵挡辩证法。

当时说话不负责任,不计后果的钱玄同,在鲁迅看来简直不可理喻。鲁迅是什么样的人,那是为了救国,弃医从文,拿起笔杆子打仗,誓要唤醒国人的思想先驱。看到这样的同行,我能想象当时他老人家吹胡子瞪眼执笔泄愤的情形。

钱玄同文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看来,那个时代的特殊造就了当时人的思想。每个人都是摸着石头探索,这其中有瞬间顿悟的智者,有一腔热血的实干家,也有像钱玄同一样有局限性的人。

可不可否认,那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是被历史裹挟前进着,而他们也或多或少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无论好坏,或快或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