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来一改维持、改善乃至推动中日关系开辟新时代的善意,不顾两国关系已进入正常化阶段,携手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的利好现实,与美欧等一些西方国家,不断鼓噪疫情下乃至后疫情走势中的“中国威胁”。从美日“2+2”会谈点名道姓剑指中国,到日美首脑会谈宣言时隔52年提及台湾,从日英“2+2”联手抵制中国与印太地区合作,再到伦敦G7对中国人权进行夹枪带棒的渲染,日本配合美欧或含沙射影或明火执仗的对华“强硬举动”,还有昨天日本一如既往地宣布支持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参与本月底的世卫大会,说明日本对华定位已从中日恢复邦交以来的地缘邻居、友好交流、经贸伙伴、协商对象,开始向地缘对手、遏制对象、最大威胁、世界风险转变,其中有日本基于内政及外交走势的对华博弈考量,但更多则是折射了其对华定位不能与时俱进,陷入了以对华强硬复逞强的时代误区。
一是日本的对华定位始终弥漫着不可名状的优越感。关于这一点,从日本在亚洲率先实现工业化,跻身西方列强行列的明治维新伊始的对华定位可见端倪:“工业的日本,农业的中国;海洋的日本,陆地的中国。”日本多年以亚洲经济领袖自居,站在将邻居置于工业品倾销地、资源来源地、原料掠夺地、市场开发地的利己视角与中国交往,这也注定了日本对华定位下的侵略性与野蛮性。即使中国抗战胜利、日本咀嚼战败苦果、中国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不可同日而语也并没有扭转日本长期形成的对华优越感,也注定了心理层面无法坦然接受中国的崛起,其对华定位也因此始终无法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
二是日本的对华定位始终充斥着左顾右盼的两面思维。两面价值让日本对华定位形成了既要长期对华赚钱,还要提防乃至遏制的两面思维,毋庸置疑,在包括对华交往中立足两面性符合日本战略选择及现实诉求,从两国求同存异的角度也无可厚非。但近来日本两面思维出现明显一边倒的失衡,在对华定位的把握灵活性与展示强硬性上,越来越不顾经济界利益,越来越侧重向强硬姿态狂奔。在地缘掣肘与邻里合作判断上,越来越忽视友好相处的呼声,越来越侧重向地缘施压及遏制倾斜。两面思维天平向负极的快速下坠及社会不断弥漫对华的负面情绪,使日本对华交往走向失去客观及理性判断,也注定了其对华定位同互利共赢的与时俱进渐行渐远。
三是日本的对华定位始终幻想着得到欧美势力的染指。明治维新的巨大成功、推动国际化的“脱亚入欧”,挟洋自重的诸多甜头,都让日本对借助域外势力情有独钟。从19世纪的日英联盟,到20世纪的美日联盟,再到21世纪的美欧日携手,历经冷战和后冷战,日本对华定位从借助域外势力中得到不少所谓的实惠。现在,这种指望欧美势力再度介入印太并抑制中国的思路正在不断变现。从日澳强化双边准军事同盟,到积极引英法德军力入亚助威,从主导美日印澳联手遏制,到跃跃欲试冲刺“五眼联盟”,日本试图借欧美之手铤而走险再次阻断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用意已难以掩饰。
对日本来说,现阶段及今后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对华定位?这需要日本摆脱所谓的优越感和遏制感等固化思维的桎梏,审时度势看清日益强起来的中国崛起的不可阻挡,高屋建瓴地认清这样一个互利现实:从隔海相望近邻的角度,中日是搬不走的邻居;从悠久历史格局的长度,两国有2000多年友好交往;从和平与发展的高度,中日合则两利;从区域一体化的广度,中日深化RCEP等合作利己利他;从经贸战略互惠的深度,
两国经济依赖有利福祉民生;从人文交流的尺度,文化浸润的亲和力犹在。厘清这样的大背景和大趋势,不难看出,日本对华定位可以做到既清晰又明亮,不需如此复杂及那么费思量。希望日本政府能顺应经济界及主张两国友好的诉求,走出遏制乃至排除对手的旧式思维误区,展现中日携手推进区域一体化和连带感的宽阔胸襟,推动东亚及亚太区域一体化进程映日荷花别样红。(作者是黑龙江省社科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东北亚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