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经常的会抱怨说自己的孩子,该该学习的时候也是认真学习的,同时自己还会经常的给孩子加一点作业,基本孩子在学习路上安排的还是比较紧凑的,但总是成绩出不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跟很多老师也交流过,也是存在那么一部分同学,课堂上非常的认真,基本很少的走神,该记录的笔记,也是认真的记录,甚至一度下课都是在写作业之类的,但往往这些孩子的成绩并不是最好的。

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最近也是接触了一位家长,孩子四年级了,小姑娘也是非常的安静的那种,基本就是不怎么说话的。通过家长的描述和自己观察到的,确实孩子课堂上非常的认真,或多或少有一些“沉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我以为是孩子的性格是这样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并不是这样的:午间吃饭的时候,孩子和其他同学,甚至其他年级的孩子玩耍打闹的时候,是非常的活跃的,一度还成为游戏的组织者。

这就排除了孩子内心有什么问题的因素,只能是孩子对学习的态度或者方法上有什么问题。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反馈,孩子不长记性,经常的记不住东西,过了就忘记了,为此我做了一个小测试:孩子放学的时候,叫住了孩子,认真的跟孩子说了一句话,让孩子下周给我准备一个很好笑的笑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以为交待孩子的事,孩子回头就忘记了,但再见到我时,孩子还是主动的给我讲了准备的笑话,并且是两个周以后。

很多时候,并不是咱们的孩子不认真的学习,也不是孩子态度不端正,而更多的是再给孩子学习或者知识的方式方法上出了问题。并不是埋头苦学才能出成绩,也并不是轻松愉快的就整不好学习,一切的还是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在教育引导孩子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孩子学习上的“特征”,有的孩子思维相对比较慢,这可能需要多“做”,有的孩子可能思维比较跳跃,更多的需要“沉淀”,更有的孩子比较聪明,更多的需要“理解”……

对学习都希望孩子能保持新鲜感和积极性,但试想一下,明明已经明白的知识点,还给孩子来一堆的作业,孩子能不厌烦抵触吗?巩固需要的是适当,而不是多就是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时候,真不是孩子一直看着都在学习才是真正努力,也许孩子发个呆,并不是在想游戏,而是再揣摩某个知识点,作为父母,得用心的去发现孩子的学习特征,不能一味的用“看着在写作业了”来衡量孩子的学习努力度。

传递知识,很多时候都是在不经意间和悄然间发生的,而那个孩子吸收知识的时候,学习的心是处于打开的状态的,效率也是比较高的,相反的,一旦孩子抵触、疲倦等等因素的影响,那么孩子学习的心是关闭的,一切的学习,都只是“一堆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让孩子的学习“走心”,这是需要真正的“因材施教”,对于孩子学习路上,千万的不能用“看起来很充实很努力”来衡量孩子的付出。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一切的喜好,更多的是根据心情来的,面对学习,也是一样的,千万不能关闭了或者破坏了孩子对学习的“大门”,学会让孩子的学习大门敞开,最大化的吸收知识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