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四十九中的坠楼事件目前仍然处于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的话题,不过现在部分舆论已有高度疑似海外势力插手的迹象。

事情发端于5月10日上午6点35分由当事人林同学的母亲发布的微博,她在微博中提出了三点质疑,即拒绝家长进入学校、拒绝家长查看监控录像、校内禁言。这三点也是导致社会对学校进行“有罪推定”的根源。从本质上说,对方遮遮掩掩一般都有问题,如果接受了林同学母亲的说法,那么学校在直觉上就会被视为有问题,这就留下了巨大的漏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林同学母亲的微博中,5月10日上午12点32分发布了一条微博,其中描述了“我们也是从警方口里得知救护车8点半到学校时我儿子已经停止了心跳甚至没有去医院直接就拉去了殡仪馆”。下午14点33分她再度发布一条消息,称“警方会调查,让我们等……”但同时也表示“求助于媒体……大家大致听了一下事件都表示无能为力不敢发声甚至有媒体表示背后的水太深叫我们别白费力气……”这一陈述进一步引爆了情绪。“今早去看了监控,唯独事发那一段没有监控…”则强化了第一条微博中的有关“拒绝查看监控”的质疑。最后还有一句是“现在竟然听说学校已经想好了舆论对策不怕法律程序更不怕随便我们怎么闹…”这些陈述都极具感染力,并强化了社会对学校的质疑。

而成都四十九中方面则在5月10日14点30分发布了通告,然而通告的描述非常简单,很显然没有针对林母的说法进行任何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社会广泛的质疑中,成都市成华区联合调查组在5月11日凌晨3点43分才正式发布了第一份通告,此时舆论已经发酵了接近一整天。通告只是简要描述了三个基本证据,而后给出了“排除刑事案件”和“基本判断该生是因个人问题而轻生”。对于林同学母亲的说法完全没有予以回应,并且发布时间又显得“怕被人知道”。因此,网络舆论被持续引燃,通告的可靠性被大打折扣,这种不信任在林同学母亲在5月11日上午8点28分发布“不认同通告”的微博后继续升温。

5月11日中午,在知乎网站上则出现了消息,指称“网传该生坠亡与学校一化学老师有关。网传信息显示,坠亡学生占用了化学老师孩子的出国名额。”此事则进一步发酵,形成舆论风暴。这就是高度疑似海外势力介入的一点。

因此,5月11日晚上19点43分,成华区公安部门接着发布了一条通报,这次方才正式开始消解高度激化的矛盾,其通报中指出“5月11日下午,公安机关已依法将调查结论告知林某某家属,家属对调查结论无异议。”在此之后,林同学母亲的微博就没有更多正式表态,只发了条表达思念的微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11日晚间,则有少量人员聚集在四十九中门口,统一拿着鲜花并用标准普通话喊着“要真相”的口号,同时有人在专门摄像,随后还与警察和疑似学校人员发生了冲突。这一行为与过去常常出现的拉横幅、中老年聚集“讨说法”的行为非常不同,因此也是疑似海外势力介入的第二点。

其实整个事件来看,疑点并不多。对于公安部门而言,调查需要时间,因此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不对外发布信息并取走重要证据是正常的处理方式,这点也很可能是家长没有第一时间看到监控的原因。学校的处理方式问题比较大,因为在这一阶段学校完全处于失声状态,不过对于学校组织而言,其不善于应对危机管理其实也正常,从后面的反应来看应该是属于在一开始并没有相关准备,也没有成立工作组等具体措施,并且在科层制度的逻辑下消极等待上级决定。官僚体制很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偏向保守的官僚机构对其快速反应能力的预计不能太过乐观。还有另外的可能性是更为具体的、涉及当事人隐私的原因导致学校不愿意公开更多,比如青少年轻生常见的情伤原因就会直接涉及另外一个青少年的隐私。

同时,林同学母亲的说法也存在着更多疑点,因为她指责的很多问题其实并不符合一般的行政逻辑,至于引导“黑幕”的说法也与许多常识相悖。有另外的采访表示林同学父亲已经看过了监控,并且在诸多细节上林母的说法与事实也有很大差异。笔者怀疑是有人在利用林母可以理解的情绪失控,悄悄地利用“听说”、“不可说”的方式施加影响,使其在情绪剧烈波动的情况下过度寻求媒体支持并被引导发布相关信息。至于这种利用的动机,有可能是想诱发舆论关注制造新闻,同时也不能排除有更大意图的可能性。

至于所谓“公派留学机会”的说法,根据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官方说法,包括“赴国外攻读学士学位本科生类别”的仅有“国际区域问题研究及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和政府互换奖学金项目”,今年该项目计划公派出国是2230人,这还要与诸多硕博士研究生、青年学者、硕士博士生导师等一道参与分配。相对于1200万高考考生而言,中国中学公派攻读学士学位的名额就几乎没有,也必然不是公派留学的重点,对于成都四十九中这样的学校而言更不可能有。因此,这倒更像是一些海外华人自己的想象,完全可能就是坐在美国的一些华人自己臆想出来编造的。

至于11日晚间的献花活动,就更是熟悉的配方和熟悉的味道,从动作到符号再到摄影摄像一应俱全,除了人数稀少外与曱甴如出一辙,说不是外部组织的恐怕都没人信。虽然很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明确的政治意图,但其组织者是怎么想的,笔者十分好奇。年轻人太冲动,多等几天不会有啥问题的,制度的记忆力可比网络强多了。

如果复盘整个舆论事件,核心的问题在于官方信息过于追求完整以至于在一整天的时间内任由舆论情绪发酵,而有人则利用了林母的情绪将其扩大化推波助澜,导致一件本来并不复杂的事件变得如此复杂和情绪化。其实不论是学校还是政府,完全可以依靠更充分的信息进行主动披露或接受采访,用信息流对抗其他信息流,社会情绪就不会失控至此。至于这时候又跳出来说媒体自由什么的,并不是这次的问题。

最后多说一句,不是所有负面舆论都是因为外部炒作,但现在面临的复杂国际形势下,负面舆论必然会引来外部放大。不用苛责反对者,但也不能那么容易就被情绪化的描述带了节奏,在越情绪化的言说面前越要保持理智。当然,对于一般人而言这也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