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忆昨王师戍陇回,遗民日夜望行台。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三国时期重名者能找出来不少,有些人还会产生交集,改姓埋名者有,冒充他人者也有一些事例。本篇就来聊聊王富。

关于王富的记载其实并不多,只是《华阳国志》中有一段有趣的记载,这才将他的事迹挑出来介绍一二。王富出场时间较晚,他在历史舞台登场时已经是泰始四年(268年)了,《华阳国志》对他的描述是“故中军士”,“中军士”应该不是个官职,在《通典》和《晋书》中都没见到相关记载,这里可能指王富曾为西晋中军士卒。

集合《太平御览》的记载,王富就是“蜀人”,说明他的籍贯就在益州,他在军中犯罪后潜逃,并且秘密拉拢了一批数百人的亡命之徒。有意思的是王富自称为“诸葛都护”,而三国时期益州土地上就一位“诸葛都护”,那就是诸葛瞻之子,他在景耀四年(261年)暂领都护、卫将军。

“四年,故中军士王富有罪逃匿,密结亡命刑徒,得数百人,自称诸葛都护,起临邛,转侵江原”——《华阳国志》

“景耀四年,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三国志·诸葛亮传》

王富作为益州人士很清楚诸葛亮在这片土地上的影响力,他假扮诸葛瞻也是为了获得百姓们的支持,让他有更大可能去煽动更多人作乱。案《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瞻作为诸葛亮之子备受期待,或者说背负着沉重的希望,朝堂上每次传来好消息,百姓们都奔走相告,也不管诸葛瞻有没有参与,都认定是诸葛瞻所为。

“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景耀六年(263年)钟会、邓艾灭蜀一役中,诸葛瞻带领黄崇、李球、张遵等人试图在绵竹阻挡邓艾的奇兵突进,但全部葬身沙场。但也有些人认为诸葛瞻未必就此故去,可能只是躲了起来,王富就是利用了蜀人们对于诸葛亮的思念,给他们伪造了一份希望,看看有多少人愿意飞蛾扑火。

“初,诸葛孔明有盛德于蜀土,子瞻又身死王事,蜀人思之”——《太平御览》

泰始四年距离景耀六年仅仅过去了五年,这短短的年限还不足以抹去百姓们对于诸葛亮的怀念。王富选择冒充诸葛瞻的另一个理由就是两人相貌相似,王富的亲兵就建议他靠着这一点假冒诸葛瞻,借此图谋称雄巴蜀。王富就很膨胀地带着数百人攻打江原,结果被李高、闾术擒获,由益州刺史童策处斩。

“初,诸葛瞻与邓艾战于绵竹也,时身死失丧,或言生走深逃。瞻亲兵言富貌似瞻,故富假之也”——《华阳国志》

斯人已逝,梦断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