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滑县黄河文化资料概要

滑县地处古黄河南岸,自古为南北要冲,扼守黄河重要渡口白马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卫戴公渡河庐于漕春秋时期,卫懿公“好鹤误国”,卫国被狄人所灭,卫戴公东渡黄河,迁都于漕邑(今滑县城东)以草庐为舍暂时栖身,史称“庐于漕”。之后在许穆公夫人的奔走努力下,齐桓公帮助卫戴公之弟卫文公于楚丘(今滑县八里营卫王殿)复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守白马之津

秦朝设白马县(县治在今滑县留固白马墙),隶属东郡。白马之名,取自白马山。《开山图》载:“山下常有白马,群行山上,悲鸣则河决,驰走则山崩。”县东北有黄河渡口白马津,《史记正义》云:“白马津在白马县北三十里。”白马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军事重地。《战国策》记载,纵横家张仪曾对赵王说“守白马之津。”只要秦国守住白马津,赵国不但无法南向发展而且会大受威胁。秦末楚汉之际,白马津成为北上南下最为重要的军用津渡。《史记》载,郦食其在给刘邦分析天下攻守形势时曾说:“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效实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郦食其将白马津看作是能否夺取天下的关键,对白马津战略价值评价极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马之围

《三国志》记载,东汉建安五年(220),冀州牧袁绍率兵从白马津南渡黄河,寻机与曹军主力决战。袁绍遣部将颜良攻打东郡太守刘延,夺取黄河南岸的战略要地,以保证主力大军顺利渡黄河。曹操为了争取战略主动,亲自率轻骑北上,采取声东击西战术,佯攻延津渡口。趁袁绍分兵之际,曹操派张辽、关羽为先锋,急赴白马,曹军行至距白马仅十余里时才被袁军发现,颜良仓惶迎战,被关羽斩杀,袁军大败。“白马之围”遂解。

慕容德建都滑台城

东晋隆安二年(398),慕容德率领四万户、二万七千乘车,南渡黄河,自邺城迁移滑台(今滑县城关街道)。而后自称燕王,以滑台为都城,建立南燕。滑台之名,据《元和志》云:“滑氏为垒,后人增以为城,临河有台,故曰滑台城。”

南北朝“滑台之争”

北魏泰常七年(422),明元帝拓跋嗣闻宋武帝刘裕死,出兵三路攻宋。首先从石济津(今滑县西南)南渡黄河,攻占滑台(今滑县城关街道);元嘉二十七年(450),宋文帝遣宁朔将军王玄谟大举北伐。王玄谟在攻破碻磝(今山东茌平)后,即西向而上将滑台包围。当时滑台城内多为茅草屋,士卒均请求“以火箭烧之”,但王玄谟“专依所见,不听劝求”。虽器械甚精,士众亦盛,但围城二百余日仍不能克。使北魏有机可乘,拓跋焘率大军逼来,号称百万,气势十分威猛,史称“鞞鼓之声,震动天地”。拓跋焘为防止王玄谟逃走,先派长孙真率五千骑兵从石济津渡河以截断其退路。等到拓跋焘率领大军渡河后,王玄谟惊惶失措弃军而走。魏军乘胜袭击,王玄谟军大败,“众各溃散,追蹑斩首万余级,器械山积”。

北魏以碻磝、滑台、金墉、虎牢为河南四镇。滑台位于古黄河南岸,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说:“河水又东,右经滑台城北。城有三重,中小城谓之滑台城。”滑台城临河而筑,高峻险固,外城距黄河仅二十步。滑台控据河津要冲,因此战事频繁。南北朝时期刘裕、王景度、到彦之、王玄谟、尔朱仲远、高欢等人都曾占据滑台。

瓦岗军起义

隋朝末年,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对外不断用兵,繁重的徭役导致民不聊生,各地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以瓦岗(今滑县瓦岗寨乡)为根据地,发动起义。瓦岗地处古黄河的东南岸,这里因北临黄河白马渡口,南与通济渠(南运河)相望,西跨黄河距永济渠(北运河)不过百里之遥,攻守兼备,可称得上军事战略要地。瓦岗起义军受到百姓的拥戴,队伍迅速扩大,起义人数最多时一度达数十万之多,严重动摇了隋朝政权的统治地位。瓦岗军起义终因内讧引起军心不稳而被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消灭,历时八年。

白马驿之祸

唐天祐二年(905)朱温为篡夺政权扫除障碍,于滑州白马驿(今滑县),一夕尽杀左仆射裴枢、静海军节度使独孤损、右仆射崔远、吏部尚书陆扆、工部尚书王溥、太子太保致仕赵崇、兵部侍郎王赞等“衣冠清流”及朝臣三十余人,投尸于黄河之中,史称“白马之祸”,又称“白马驿之祸”。907年,朱温逼唐哀帝李柷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定都于开封。唐朝灭亡。

岳飞大败金兵

据《汤阴庙志》记载,北宋靖康元年(1126),宋兵与金兵对峙于滑州城南一带。岳飞率领数百骑兵,练兵于黄河边,金兵忽至,岳飞率兵冲杀,迎敌斩将,斩首数千级,得马百余匹,金兵大败。《重修滑县志》载:“岳村在城南二十里,岳忠武王战胜金人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来源:滑县便民装修圈大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