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各级基层党组织按照中央、省委和州委的部署要求,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服务功能,在规范化建设上下功夫,全力推动全州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其中,景洪市的曼康湾党支部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景洪市勐龙镇曼康湾党支部成立于2001年3月,全村共有347户1617人,共产党员17名。近年来,党支部以“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主线,形成了村寨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2019年荣获市“美丽乡村大比武”第一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补齐短板,建强战斗堡垒助力乡村振兴

曼康湾党支部把建设一支“组织能力强、示范作用好、群众信得过”的村党组织班子作为引领全村发展的基石和抓手,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在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上下功夫。聚焦党组织引领力、号召力不强问题,建立“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制度,教育引导党员增强党性意识,牢记宗旨意识。聚焦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问题,建立党员亮身份制度,通过党员佩戴党徽、承诺践诺等形式,教育引导党员主动亮身份、亮承诺。聚焦村干部“人难选”难问题,建立后备干部动态管理体系,积极做好村后备干部储备,积极发展优秀的年轻人入党,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激活了发展动力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支部引领,提升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按照“支部总抓、党群共管、分级治理、奖惩结合”的思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把环境卫生“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理念植入人心,建立每周五支部组织、党员带头、村民参与的集中整治,保洁员全天候保洁的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将家庭“门前三包”纳入村规民约,对包联户效果较差的取消当年村集体经济补助,推动群众观念更新和习惯养成,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同时,党支部大力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动员党员和干部带头先拆自家的围墙,再鼓励群众自愿拆除围墙,全村先后共拆除围墙6000余米,形成“支部动员干、党员带着干、干部领着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凝聚合力,改善基础设施助力乡村振兴

注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依托景洪市“万吨水泥进农村”项目,曼康湾党支部在争取100万元市级财政资金补助的前提下,组织党员群众自筹资金300多万元,号召村民投工投劳,建设特色化寨门1座,修建污水沟4000余米、排水沟6000余米,绿化美化亮化道路3000米,完成3000米主干道花台以及民族绘画和浮雕装饰建设,村内雨污分流设施不断完善,同时配备垃圾车1辆、垃圾箱50个。通过大家的事大家管、大家说了算、大家齐心协力干,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党员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实现以小资金撬动大投入,以小补助推动大建设。

规划先行,建设民族特色村寨助力乡村振兴

坚持规划引领,推进高标准、高起点、有特色村寨的建设,党支部成员认真研究村情、谋划发展思路,聘请西双版纳州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曼康湾村总体规划》,明确划分农家乐区、精品酒店区、休闲采摘区等3个村寨发展旅游功能区,为全村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做好农家乐特色打造的同时,计划引进资质好、财力雄厚的酒店集团入驻,借助社会资本力量提升整体品牌,现已完成120余亩土地调规工作。曼康湾村的总体规划得到了党员群众的一致认可,这为村党支部注入了一剂“强心剂”,班子成员更加团结一致凝心聚力村寨发展,党员群众更加专注用心产业发展。

农旅融合,延伸产业致富链条助力乡村振兴

在保留传统傣族村寨风貌的前提下,融入现代傣族建筑特色,按照“曼康湾”风格对村寨内的农户家、主干道进行整体改造,既保留部分老式民居建筑,又逐步完成特色传统民居加固修复工程。借助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依托美丽村寨建设有效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目前村内已建成夜市街,全村280户村民在夜间经营烧烤美食、工艺品等副业,从业人员达1020人,月营业额达20万余元,在勐龙—东风片区形成了夜间经济发展示范区,不但有效满足了周边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夜间消费需求,更有力推动曼康湾村民走上康庄大道。(中共西双版纳州委组织部)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