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盗墓题材的小说和影视剧可谓是火遍全网,引起了全民关注。不论是诡异神秘的墓穴还是身怀绝技的盗墓高手都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盗墓贼却与小说中的不太相像,他们没有掌握诸多秘术,只不过是有几件简单的工具。但要说起盗墓经历,现实中的盗墓贼同样充满传奇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说起盗墓,那就不得不提盗墓界的祖师爷曹操。据相关史料记载,当年曹操为了保障军队供给,专门成立了一支盗墓部队。现在盗墓小说中常见的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称号也都是从这里开始,之后才逐渐流传了下来。

到了近代,在内外交困之下,老百姓生活困难。于是又有不少人做起了盗墓的勾当,通过挖掘古墓来敛取财物、维持生计。

孙殿英是这样,我们今天要谈的主人公王绍义同样也是如此,只不过同样是偷盗清东陵,两人的知名度却不可同日而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大盗”王绍义

在河北的一个小村庄里,盗墓贼王绍义虽然是凭借着偷盗清东陵被人们熟知,但是他一开始却是占山为王的土匪。

当时的社会局势动荡、老百姓食不果腹,王绍义伙同一帮人当起了土匪,可日子过得并不滋润。在“活人”的钱越来越难赚后,王绍义瞄上了附近的清东陵,决定带着他的兄弟们去皇陵中发一笔横财。

清东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帝王陵墓建筑群。从顺治到慈禧,东陵中埋葬了五位帝王,一百多位嫔妃,其中的珍宝不计其数,随便一样都可以换来无尽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绍义一开始只是带着几个人在东陵附近进行小规模的挖掘,偷盗出了几件陪葬品。但还没等到王绍义开始大规模偷盗,真正的大盗孙殿英就带着他的人马来到了清东陵。

孙殿英手下的人有枪有炮,且人数众多,而王绍义说白了只是个逞凶斗狠的土匪,于是王绍义果断放弃了与孙殿英正面交锋,只带着偷出来的几样东西连夜离开了清东陵。

接下来发生的事便与王绍义无关了。孙殿英进入清东陵后盗取了最为奢侈的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的定陵,盗出的珍宝数量之多、价值之大世所罕见,而这也引起了逊清皇室和旗人的不满,孙殿英一时间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此时的王绍义却在漂泊多地后重新回到了清东陵附近的小山村里,隐姓埋名,开始静待时机。

为了掩饰他的真实目的,王绍义还自学了弹棉花的技艺,从一个盗墓贼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手艺人。

但王绍义绝对不会满足于这样平淡无奇的生活。在小山村中潜伏了十余年后,王绍义再一次瞅准时机,又一次向清东陵发起了“进攻”。

02钢板做钥匙,14座陵寝无一幸免

虽然王绍义一直在小山村中静待时机,但孙殿英对清东陵的破坏已经引起了政府的警醒。因此,在孙殿英盗墓行为发生后,国民政府派遣了专人对清东陵进行看守,并加紧巡逻,不给盗墓分子以可乘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随着日本人进入中国,国内局势越发危急,而王绍义也一直没有找到机会再次进入陵墓。等到解放战争开打,军队都被抽调,看守清东陵的士兵变成了当地民兵,王绍义知道他的机会终于来了。

此时已经年过50的王绍义从体力和精力上都难以与年轻时相比,但是他对于清东陵却非常了解,盗墓经验也十分丰富。于是由他牵头,组建了一个20余人的非专业盗墓团伙。

这一盗墓团伙的组成人员有当地向导,还有几个监守自盗的民兵,在王绍义的领导下,这支盗墓小分队携带者枪支弹药终于进入了陵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绍义选定了咸丰皇帝的皇陵作为首个目标。咸丰帝的陵墓人迹罕至,陪葬品丰富,偷盗后获得的财宝能极大地鼓舞团队士气。但最大的难题却是咸丰帝的墓室墓门异常厚重。

团伙内的几人建议王绍义直接炸开墓门,或是打几个地洞,但王绍义反复权衡之后觉得这两种方法都不妥当,极易被当地百姓发现。

于是在苦思冥想之后,王绍义竟然用钢板做了一把钥匙,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打开了墓门,将一室的珍宝都收入了囊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咸丰陵寝中的宝藏让王绍义一伙人倍感兴奋,欲求不满的盗墓贼们决心要将清东陵洗劫一空,让历代皇帝的陪葬品“重见天日”。

因此,王绍义等人又笼络了一些民兵和当地的村官,开始了更加猖狂的盗墓活动,被他偷盗过的陵寝多达14座,偌大的黄陵都差点被他们搬空。

03全民盗窃,无数珍宝流失海外

有村官和民兵做掩护,王绍义等人的盗墓活动进行地很顺利,而在把慈禧墓又搜刮了一遍后,王绍义等人开始用上了炸药等武器加快盗墓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初他们以“打石头”为借口迷惑当地百姓,但渐渐的老百姓也发现了事情不对劲儿,继而周围村庄的人都知道了他们在盗墓。

可贫穷又愚昧的老百姓完全没有保护文物、阻止盗墓的意识,相反,他们也加入到了盗墓行动当中。

在王绍义一伙人搜刮完后,他们再进入陵墓中捡些小的陪葬品,就这样,清东陵附近的百姓几乎人人成为了盗墓贼,而珍宝无数的清东陵也在一轮又一轮的扫荡行动后,文物几乎流失殆尽,成为了一座座空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绍义等盗墓贼将偷盗的珍宝通过各种途径转卖,许多珍宝都因此流失海外,被陈列在其他国家的博物馆中,再难回归祖国的怀抱

这种偷盗行为不仅是犯了盗窃罪,而且还对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从这一层面上说,王绍义与孙殿英之流甚至可以说是千古罪人。

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清东陵的盗墓活动甚嚣尘上之时,终于再一次引起了上级部门的重视,国家派专人进行调查,顺藤摸瓜调查出了王绍义一伙人的恶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绍义一伙人成为了通缉犯,不得不在全国各地流窜。直到1951年,王绍义才被逮捕归案并绳之以法,新中国建立以来最重大的文物盗窃案这才落下帷幕,可造成的损失却再难弥补了。

虽然盗墓小说中总是将摸金校尉描写成侠肝义胆、武艺高强之人,但现实生活中的盗墓贼却都是穷凶极恶之徒

因此,我们切不可被文学作品冲昏头脑,而是要将保护文物当作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与政府一道,参与到文物保护的行动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