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影《流浪地球》的目的地是比邻星?

就是因为比邻星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

第一句话我就解释这个问题,好了,这篇文章到此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个玩笑,半人马座和太阳系是邻居关系,不一样的是它里面有三颗恒星,而比邻星是半人马座中最小的一颗恒星,也离太阳系最近。那半人马座也算是个低配版的“三体”,大刘后来《三体》的灵感说不定也多多少少也来源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邻星是一颗红矮星,别看质量只有太阳的十分之一,但未来的寿命会比太阳长。之所以《流浪地球》中人类要逃离,那是太阳经过几十亿年的聚变之后质能消耗,渐渐不足以维持现在的状态,进入了老年阶段,它自身会开始膨胀,地球所处的宜居带不符存在,甚至地球都会被膨胀的太阳吞噬,变成“烧烤地球”。

按科学家预测,太阳变成膨胀的红巨星,那也是几十亿年后的事情,届时太阳将会比现在大几百倍。留给人类的时间嘛,还是大大的存在。

不同时期死亡的恒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子说过“道可道,非常道”,恒星的寿命也是多种变量的结果,而“弱者道之用”套在恒星寿命这上面还是比较合适的。

宇宙中的第一代恒星大多拥有超大质量,在这样的恒星内部,核聚变反应极其快速,甚至只持续几百万年,有的会更短,然后直接坍缩成中子星、黑洞。

银河系中心极其明亮,那是因为其中的大质量黑洞把周围物质加速到很高的速度,科学家估计那里形成的恒星甚至只有十几年寿命。

太空中越明亮的恒星,表示内部的聚变反应速度越快,那些蓝色、蓝白、白色的恒星不用怀疑都会比太阳的质量大。质量带来的高温高压才会让它们那么猛,而周围行星即使孕育了生命,可能还没有进入智慧阶段,就被这些大概只有10亿年寿命恒星的膨胀或超新星爆发中断了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阳是一颗中等恒星,人肉眼看起来呈黄色,黄色恒星在主序星阶段停留的时间很长,可达数十亿年到上百亿年。要是太阳没有给一个相对持续稳定的环境,哪能给地球几十亿年的时间,孕育出现在这般多姿多彩的世界。

红矮星质量在太阳的8%—50%之间,银河系80%的恒星都是红矮星。红矮星和红巨星表面温度都不高,但性质不同,一个是聚变对流反应一直慢;一个是快过之后衰减的慢。

所以比邻星能“燃烧”千亿年也有可能,能给“流浪”到那里的地球提供更可靠的空间环境。那红矮星存在的时间长,会不会地球到了比邻星发现有更高阶文明呢?科学家也还是说不清楚,生命的出现是各种条件的偶合,或许比邻星多了时间,却少了其他条件。

所以恒星这个东西还真是“大而美、小而密坚”!

比红矮星更小的是褐矮星,在此不进行讨论。

有关外星生命的寻找,科学的做法都是基于地球生命形态,先看那颗行星有没有水?恒星的大小?是不是在宜居带?

而我们这些科幻迷想的是利用地热的生命;太阳内部也有生命;甚至存在于黑洞里面或纯能量形态生命体。幻想归幻想,但最终还是要落地,科学才是根基,不然你现在咋个能看到这篇幻达光年写的拙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