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在任何时期人才都应该得以重用,而法正就是这样一位重要的人才。那为何会有法正不死便无三国这一说,法正有多恐怖吓人,你看曹操的评价。

夷陵之战自黄初二年7月开始一直到第2年闰6月结束,总历时一年之久,虽然从表面来看,刘备之所以发动这次战争就是想要替自己的二弟关羽报仇。但其本质来看,其实刘备是想借此次战争解决208年赤壁之战之后一直模糊不清的荆州归属难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蜀汉此后北伐和统一天下的战略性问题,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这背后展现出的却是刘备孙权和曹操之间的积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从交战双方的兵力水平分析,其实两方差距并不算大,或许说当时东吴的军事实力是要强于蜀汉的。但东吴有一弊病就是刚刚担任统兵主帅的陆逊资历过浅,这也导致军中众多将领不愿意服从其命令,或许也正是由于有这样一层原因,所以陆逊在开战之前一直尽可能地避免和对手军团发生正面决战,反而选择剑走偏锋,诱敌深入,当时陆逊也对刘备军团中的骁勇好战做出了充分准备,但却没有料到,其实刘备军队中的骁勇之气在当时几乎已经消磨殆尽。

而且这一次陆逊在作战过程中一面进军一面也不忘断绝刘备的后路,所以此战结果自然是以刘备归翔为结局。那么在这场战争中,刘备究竟损失了多少兵力呢?据三国志记载,在刘备输了夷陵之战后,由于回蜀无路,只能投降于曹丕,即便是粗略计算,在这场作战之后,刘备所积攒的10多年的身家几乎全部覆灭。在失去了雄厚武装根基后,蜀汉在一周的统治基础也遭到了大力削弱,为此那些对帝国充满意见的各方势力纷纷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番烂摊子,诸葛亮也头疼不已,在懊恼之余,诸葛亮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那么诸葛亮口中的这位法孝直究竟是何许人也?为什么在诸葛亮心中他有如此重要的位置?

法正,字孝直,也是名副其实的名门之后,他的父亲曾任职东汉王朝的司徒掾、廷尉左监。而他的祖父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对诸子百家等各种典籍知学颇有造诣。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法证也是沿袭了祖辈上非同凡响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初期法正其实投靠的是益州牧刘璋,但是刘璋对他却不够看重,所以在法正来蜀很长一段时间后,刘璋才给他任命做了新都县令。到后来刘璋深感地位不稳,所以才想要借助外来人士抵抗当地豪强威胁,这才让法正升了官。而那时法正虽然是军议校尉,但是也可以参与军事政策的讨论,不过终究没能充分发挥他的聪明和才智。其实在那时法正就曾对当时各路英雄进行全面评测,因此在投靠曹操失利之后发证及时转向了刘备。

在法政刚刚投靠刘备之时,刘备的根基并不算稳固,而且对比当时已经掌握整个益州的刘璋,他们之间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以当时刘备的心态和手中的兵力,刘备是绝不想入川与刘璋争锋的,但那时法正给他深刻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最后在法正的建议一下,刘备决定都得尝试一下,没想到就是这样在法正的帮助之下,刘备一步步给予刘璋痛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刘璋节节败退,法正又建议刘备写信劝诫刘璋趁早归降,在信中法正对时局进行清晰和准确的预测。比如刘备的冰凉充足,百姓归属再加之有孙权作为后援,这些都是刘璋比不了的地方,所以他劝刘璋,唯有清晰分析眼下战局,选择投降才是最正确的出路。

虽然说那时候刘璋还没有归降的意思,但确实已经动了心思,所以等到刘章一直期待的外援马超正是投靠刘备之后,刘璋也万念俱灰的开门投降,自此益州争夺战才落下了帷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刘备成功攻取益州之后,法正又帮他解决了军需和与外来军团处关系的两大难题,至此以后,刘备也对法政极为信赖,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或者说刘备那时对法杖的依赖程度还要远超诸葛亮,但也因此法证变得娇纵。

由于当年法正在刘璋手下做官时,与众多同僚关系搞得较为僵硬,现如今法正朝权在手。于是就想要报复当年那些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因此在某一天法政直接斩杀了此前跟他私怨较重的几人,这种无视法纪的行为自然让刘备难以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即便如此,法正的实力的确让刘备敬佩,尤其是在此后爆发的汉中之战中,法正又表现出了过人的洞察力。所以就连曹操都不得不赞叹:吾固知玄德不败由此,必为人所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