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奶粉作为奶粉差异化战略的主要产品,前些年一度被乳企追捧,但是现在却增长乏力。

近日,稳坐羊奶粉第一宝座的澳优乳业(1717.HK)披露,今年一季度羊奶粉收入较上年同期出现下滑。同时记者注意到,其他以羊奶粉为主要产品的企业也都出现增长放缓且收入规模较低的情况。

羊奶粉市场出现增长放缓只是是奶粉行业困境中的冰山一角。受疫情、人口出生率下滑的负面因素影响,使业内认为奶粉行业将会出现全行业增速放缓的现象。但是与此同时,婴儿配方奶粉新国标的推出与即将到来的二次配方注册,又将激发奶粉行业新机,促使行业集中度、产品质量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羊奶粉市场增速放缓

数据显示,澳优乳业今年第一季度实现收入21.83亿元,同比增长12.9%;经调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3.31亿元,同比增长11.0%。

“业绩增长由于自家品牌配方奶粉业务复苏且持续增长。”澳优认为。

然而,澳优在上年同期收入同比增长27.3%,经调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同比增长53.5%,对比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澳优在今年一季度增长有所放缓。

事实上,澳优近年来营收增速都有所放缓。“随着体量越大,业务基数越来越大,增速会有受到一定影响。”澳优相关负责人向银柿财经记者表示,“今年一季度的营收和利润增速同样是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及在封城期间食品抢购的带动下,产品需求爆增导致的基数较高的影响。”

“过去羊奶粉原料供应短缺,很多企业没有对羊奶粉进行大量布局,只有澳优进行布局,目前国内、国际羊奶粉原料充足,为布局差异化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羊奶粉,包括伊利、蓝河等,加剧了市场层面的竞争,本来羊奶粉市场容量有限,所以澳优也受到了市场的影响。”乳业专家宋亮向记者表示。

具体来看,澳优奶粉业务主要分为自家品牌配方牛奶粉以及自家品牌配方羊奶粉业务。数据显示,牛奶粉业务的第一季度收入由上年7.72亿元上升至10.53亿元,然而国内的羊奶粉业务却由上年的8.87亿元下滑至8.35亿元。

“疫情之下导致的基数较高是一方面,澳优从去年开始持续对渠道进行改革,对业务增长造成了一定短期影响,但改革成效已经显现。虽然第一季度同比增速有所下滑,但较2020年第四季度,羊奶粉环比增长达29.7%,呈回归增长的态势。”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以羊奶粉为主、销售有一定规模的羊奶粉企业除澳优以外,还有正在试图登陆资本市场的红星美羚,以及今年2月份终止上市审查的美庐股份。

红星美羚今年4月初披露的最新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14亿元、3.42亿元、3.63亿元;自称要做“羊奶粉第二品牌”的美庐股份此前披露的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3.06亿元、3.09亿元、3.56亿元。

从上述企业的营收变化来看,虽都有增长,但是幅度较小。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告诉记者,“羊奶粉是个相对小众的产品,虽然在品质上可能属于高端,但是从规模上远远低于牛奶粉。在疫情冲击消费的背景下,价格较高的小众羊奶粉可能受影响较大。但是随着新生人口增速放缓,未来的消费结构可能还会出现调整、需求上移,对于羊奶粉或许也是利好。”

值得关注的是,澳优现在也在对其他细分领域进行布局。澳优方面向记者透露,“2021年,澳优将继续深耕现有牛、羊奶粉业务,精耕存量市场;同时,将会在2021年上市Oz Farm骆驼奶奶粉。此外澳优的营养品业务(益生菌等)在2021年会有非常清晰的增长路径。”

未来五年或出现销量下降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由于中国婴儿出生率降低,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零售销售量自2019年开始下降,预计至2025年将下降至76.49万吨,2020年至2025年零售销售量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1%。

“新生儿数目的持续减少,将导致未来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容量增长将会持续放缓。”某国产奶粉品牌负责人向记者指出。

在奶粉市场总量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去年又遭遇疫情黑天鹅,对奶粉行业再次进行打击,线上海淘、跨境购受到严重损失,线下母婴店则是出现库存积压、窜货等现象。

华西证券研报曾指出,进入2020年,疫情影响之下澳优旗下品牌佳贝艾特遇到渠道窜货问题,2020年一季度疫情影响渠道囤货,同时二季度整体行业奶粉动销略放缓,羊奶粉也受此影响动销减弱,渠道出现窜货。羊奶粉是澳优核心品类,窜货问题将导致主力产品 混乱,进而影响到未来铺货和动销。

不只是国产奶粉有出现窜货的现象,有不愿具名的奶粉销售商向记者表示,“目前也有外资奶粉品牌想保持增长,但是品牌红利减弱,导致2021年指标和动销不匹配,有的经销商经营不善窜货,导致价盘乱,门店主推意愿下降,由此出现恶性循环。”

“出现窜货是因为企业有业绩要求,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采取压货行为,企业之间价格战较为激烈,价格战对渠道造成利益伤害,所以迫使渠道通过窜货行维持自身利益。”有乳业从业人士向记者坦言。

“2020年疫情影响之下,营销活动受限,公司中国区若干分销渠道受到干扰,令羊奶粉业务有关增长有所放缓。但公司通过迅速调整策略、重组渠道,截至公告发布日期,佳贝艾特渠道改革成效显著,市场定价逐步回稳,存货水平恢复正常,零售端销售额亦有所改善。”澳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奶粉新国标带来新机遇

虽然危机四伏,但是奶粉行业也将迎来新的机遇,也就是即将到来的新一轮配方奶粉注册,以及婴配粉新国标。

在首次配方乳粉注册实施之后,奶粉行业向有序竞争转变,加速淘汰产能落后,低端品牌等企业,有业内预测或有半数品牌被淘汰出局。

据了解,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证书有效期为5年,大部分企业配方注册通过时间在2017年,也就是在2022年将开始新一轮的配方奶粉注册。

与此同时,今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2021年第3号公告,组织修订了《婴儿配方食品》(GB10765-2021)《较大婴儿配方食品》(GB10766-2021)《幼儿配方食品》(GB10767-2021)等3项营养与特膳食品标准,对营养元素含量等方面进行调整。上述奶粉新国标将有两年过渡期,也就是2023年实施。

“龙头乳企有充足时间和过硬实力应对新国标要求,有望持续受益于集中度提升。”浙商证券研报表示,“根据配方注册要求,2017 年通过配方注册的奶粉产品需在2022 年重新递交申请且需满足新国标要求,不符合新国标要求的配方将无法注册,中小企业受制于研发及生产工艺限制,短时间内突破技术瓶颈较难,或将加速退出行业。”

“二次配方注册和未来要推行的新国标对企业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检验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奶粉行业将再进行一次洗牌。新国标的实施,品牌集中度会提升,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环境。”某国产奶粉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方面彻底地将不符合标准的企业扫地出门,另一方面具有专业研发能力的大牌乳企将是最终受益者,形成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健康发展的新格局。”

“很多以前通过注册的品牌,可能不再申请注册,因为市场萎缩,有些企业甚至已经停产,新一轮的配方奶粉注册会促进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宋亮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