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易中天,想必大家定不感到陌生。2005年CCTV举办了一套节目名为《百家讲坛》,这套节目对热爱历史故事以及中华文化的普通观众来说可谓是久旱逢甘霖。节目里的主讲老师大多都是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历史,既具有故事性又具有科普性,甚至培养了许多小孩和学生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作为历史和文学大家的易中天教授自然登上了《百家讲坛》,而易教授的白话文式的风趣又为他吸引了许多粉丝,也为这个节目带来了更多的观众。易中天也被誉为是《百家讲坛》里开坛论道的学者,易教授讲述的历史多是《汉代风云人物》《易中天品三国》。

大家都知道,没有两把刷子是不能上央视节目的更何况是《百家讲坛》这种对专业能力要求极高的节目。易教授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接着在武大攻读硕士学位,获文学硕士学位后一直留校任教。1992年起任教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2015年退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命运多舛的童年

易中天教授的出生十分不易,因为易教授的母亲在孕期患上了疟疾。1947年,我国还未成立,而那时的医疗条件也十分落后,易教授的母亲由于疟疾差点将易教授扼杀在腹中,幸运的是易教授平安出生了。易父易母心疼这个孩子所以从小很少打骂易教授。

但易教授或许是先天不足,从小就身单体弱,经常生病,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药罐子,三天两头就往医院跑。文弱的身体或许就预示着易教授以后在文学历史方面会取得极高的造诣。易教授的成长环境盈满了书香气息。他的父母、祖父都很爱给小易中天讲述历史故事。

这些光怪陆离的历史故事激发起了易中天对历史极高的兴趣。易中天少年时又迷上了小人书,当时的他最喜欢看《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的小人书,被这些书里侠肝义胆的英雄豪情、唐僧师徒困难重重的取经之路、周瑜诸葛的运筹帷幄、神机妙算所吸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易中天便将早饭前省吃俭用下来,在出租小人书的书摊前一坐就是一整天。到了高中时,易中天就广泛阅读中外名著,读得最多的是五四以后的新文学时期的作品,其中就有鲁迅、巴金、茅盾、郭沫若等近代文学大家的作品。

易中天不仅热爱读书,还热衷于为他人讲故事,这或许就是易教授后来走上《百家讲坛》的一个重要原因吧。易中天记性很好,书里的故事几乎都能过目不忘。加之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许多晦涩难懂的历史经过他口中加工后就使听众豁然开朗,因此同学们常常围着易中天让他讲故事。

本该上大学的易中天由于十年动乱,没有去上大学,加上他又有一颗赤子之心,受苏联小说《勇敢》主人公革命青年的影响,自愿报名支援新疆,并在边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五〇团工作、生活十年。1975年后在新疆乌鲁木齐钢铁厂子弟中学任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拾理想,整装出发

1978年,国家宣布恢复研究生招生。易中天夜以继日地挑灯读书备考,辛苦三个月后考取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而他的导师是在魏晋南北朝文学及唐宋诗词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胡国瑞,这位老师对易中天以后的人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上大学后,易中天仍然保持着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而武汉大学存书浩如烟海的图书馆为易中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粮食。从武大本科毕业后又考取了武大的文学研究生并取得硕士学位,便留在武汉大学任教。在武大任教十余年后,来到了厦门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易中天离开自己的母校这一事情,社会众说纷纭。但有一个原因是可以肯定的,那便是在教师职称的评定上受到了不公的待遇

原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就说到易中天的副教授职称是在他要离开时才评给他的,也就是俗称的低调,而很多学术成果并不如易中天的反而职称提的很快。

第二个原因呢是易中天的学术思想和观点遭到了抑制,这对一个热爱学术研究的学者来说无疑打击很大。1992年,易中天来到厦门大学,担任艺术研究所所长并很快晋升为教授。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易教授也出版了很多优秀著作。

在武汉大学任教期间,易教授只出版了《〈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和《艺术教育学》。可来到厦门大学后,易教授著作颇丰,十年间创作书目十余本。这里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使得易中天教授可以大展拳脚,一展抱负。

刘道玉校长还曾谈到为了留住易中天也是花费了很多心血的但还是改变不了武大评定职称的弊端。这一现象在那时已是司空见惯,易中天能在厦大野蛮生长,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时代隐痛。这一巨大隐痛就是之前那个时代腐败古板的制度。

自习大大担任国家主席后,大力整改贪污腐败问题。近年来,随着贪污分子的倒台,如今社会风气也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一些明星学术不端的问题被曝光后,学术界和教育界更加严阵以待,都提高了审查力度,改善了学术的风气,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某种角度上可以说易教授生不逢时,没有出生在现在这个海晏河清,学术透明的时代。但易教授的不凡经历也塑造了他的性格,丰富了人生经历。易教授在《百家讲坛》中幽默风趣的讲述风格,时常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与时事结合或许也是经历丰富了他看待事物的不同角度。

虽然在易教授晚年时期,曾因一部分不当言论受到网络各界的抨击,但我想我或许能理解一二。也许这只是他年少时未展露的意气与英气,也许是他对多年来遭受的不公的抗争。谁的一生能不犯一点错误呢?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这个自由开放透明的时代,但也要避免出现易中天教授经历得令人唾弃的时代隐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