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57年前他的名字就响彻神州大地。直到今天,依然鲜活生动,他的精神,是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他就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九六四年春天,正当兰考县人民同涝、沙、碱斗争向着胜利前进的时候,焦裕禄的肝病也越来越重了。同年5月14日,焦裕禄就因肝癌病逝于郑州。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先人已逝,如今正是焦裕禄逝世57周年纪念日,在缅怀先辈的同时,也一起来回顾那段艰苦的岁月……

50年前的兰考县

50年前的兰考县

上世纪50年代末,兰考的自然环境日趋恶化,春天风沙打毁麦苗,夏秋洪涝淹坏庄稼,盐碱地上的禾苗又几乎都被碱死。因此,兰考人把盐碱、风沙和内涝称为“三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一面养护林木,一面在农田里耕种)

1962年冬,兰考遭遇严重的灾荒,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这次遭难,源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的自然灾害。据《兰考县志》记载,自1644年至新中国成立,305年间,兰考发生涝灾90多次;自清咸丰至解放战争,100多年间,兰考被风沙掩埋的村庄有63个。因此解决自然灾害才是改变兰考县当年现状的根本方法。

于是,焦裕禄从“三害”下手,为了取得经验,他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其中最值得借鉴实用性最广的要数治风沙:兰考县地下半米深的埋着黄河淤土,可以利用“翻淤压沙”的办法来治理风沙。先用淤土封上沙丘,在上面种植泡桐等树木,成林后既能挡风又能压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焦裕禄在泡桐前留影)

在焦裕禄的带领下,不仅兰考三害得到有效治理,就连人们为了防风固沙栽种的泡桐树,也成了河南的一个特色产业。

生态环境“昨日重现”?

生态环境“昨日重现”?

回望上世纪50年代末的兰考县情状,仍在焦裕禄的带领下逐渐走出阴霾。而今可能鲜有如兰考县当年因自然灾害而无法生存的情况,但因气候等自然因素造成的大气污染、和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却比比皆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沙尘暴预警)

今年三月起就没有停止过的蒙古国沙尘暴,近日又发出了预警通知。蒙古国这场无休止的沙尘暴也对我国造成了影响,据气象专家介绍,3月以来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偏高,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沙尘天气的生成,但沙尘主要起源于蒙古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5月6日风云4号沙尘强度监测图)

沙尘暴的形成基于三个条件:有沙源;土壤干燥疏松;有产生强风的环流条件,这其中最容易被人为影响的就是沙源与土壤疏松问题,只有那些气候干燥、植被稀疏的地区可能发生沙尘暴。曾经我国也因西北地区森林覆盖率不高,一些过度的掠夺性开发问题,加剧了北方地区的沙尘暴灾害。特别是在冬季与春季的换季时节,便是我国沙尘暴肆虐的时节,因为此时北方气候比较干燥,加上大风天气,所以沙尘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沙尘暴过境)

但如今,我国的沙尘问题已经有了明显改善。随着国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连续三个监测期保持“双减少”。虽然总体上看,我国仍处在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阶段,但抑制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的工作也从未停歇。因为我们知道唯有尊重自然才能与之和平相处,否则自然灾害也只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惩罚。

如今的蒙古国也正是因荒漠化太严重导致沙尘暴问题突出。但生态环境问题绝不是一国问题,在各国互通互联的今天,全球生态环境早已成为一体。曾经的兰考三害与如今的蒙古国沙尘暴都是生态自然给我们的惩罚,而我们能做的只有去改善生态、保护生态,而不是放任自流甚至“助纣为虐”。不仅如此,保护生态也要协同共进,同在一个星球,若是“皮之不存”,那么“毛将焉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