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墨玉5月14日消息(通讯员 刘绍斌)一个县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涵养和支撑。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墨玉县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进“文化润疆”工作,不断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步伐,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文艺作品创作生产,加大“非遗”保护力度,文化事业迎来“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文化自信日益坚定,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不断提升。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县乡村全覆盖

作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500个县(市、区)之一,墨玉县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因地制宜打造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打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020年9月,位于县文体中心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新亮相。中心内设置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展区、志愿者服务展区、志愿者之家等。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中,墨玉县结合实际,制订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六有标准”(有场地、有机构、有队伍、有制度、有标识、有活动),确定总体目标计划,出台了系列文件,明确了“作战图”、“任务书”和“时间表”,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形成固定的实践场所,配套完善活动设施,突出文明实践功能。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道德讲堂、远程教育课堂、志愿服务站、百姓大舞台、健身广场等面向群众的场所全部纳入实践场所建设,在整合各种资源的基础上,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固定阵地。目前,墨玉县建成了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26个,实现了县、镇(乡)、村(社区)三级全覆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墨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央广网发

今年以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墨玉县依托各乡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启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通过送戏下乡、送党史下乡、送图书下乡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活动, 为群众办实事,让当地群众乐享文化大餐。

在活动现场,《我把爱献给祖国母亲》、《党的政策好》、《墨玉巴扎麦西来普》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演员们用饱满的热情表演贴近老百姓生活的优秀节目,向村民宣传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知识,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县文旅局干部为大家讲述了红色故事,与村民们重温革命历史,激励乡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社会主义。同时,还利用“流动图书馆”积极开展红色经典图书阅览活动。在阅览活动中,向村民推荐优秀党史读物,引导村民在书中回顾党的历史,重温红色岁月。巴什吐外特村村民阿卜杜卡迪尔·霍吉说:“以前看文艺演出要跑很远,现在不一样了,镇里有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艺表演、健康义诊、教育培训等,活动又多又好,我们的生活美滋滋。”

墨玉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干部阿依佐合热·排则艾合麦提介绍说:“活动计划开展100场次,将陆续在全县各乡镇(街道)巡回展开,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在村里面、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

下一步,墨玉县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引领,持续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努力使之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实现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流动博物馆”巡展让新疆“历史”活过来

墨玉——维吾尔语称之为“喀拉喀什”,由其境内喀拉喀什河盛产黑色玉石而得名。水乃万物生命之源,滋养当地百姓繁衍生息的水资源主要源自于昆仑山雪融水,川流而下,形成了墨玉河。墨玉河南起昆仑山,北往红白山,途经墨玉全县,解决了当地生活、灌溉用水,为植被生长提供补给,是绿色生态生命源泉。 唐代麻扎塔格戍堡、桑皮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民族传统艺术、二十八盘古水磨等古老文化珠零锦粲,一如蜿蜒流淌的喀拉喀什河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新疆“四史”流动博物馆墨玉县巡展活动全面启动以来,将展览送到群众“家”门口,为群众带来了一场丰盛文化盛宴。

为使巡展活动做深做实,墨玉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通过制作宣传布标、摆放展板、提供讲解、发放宣传册等形式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氛围。让文物走近群众,让群众了解新疆的历史文化渊源,让藏在“深闺”里的文物“活”起来。展出的文物、图片等吸引了前来参观的各级党员干部,大家对展板内容兴趣浓厚,被新疆悠久的历史文化深深吸引。墨玉县文化宣传系统干部图迪瓦克·图合提麦麦提说,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了解到了新疆、墨玉县的历史文化,我回到村里后会给周围的人宣讲今天在这里学到的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墨玉县流动博物馆 央广网发

墨玉县扎瓦镇敦巴格村驻村干部张亚召说:“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今天的参观,我了解了新疆四史,作为一名社区干部,我更应该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引导居民群众维护民族团结,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墨玉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干部艾散江·米吉提说:“ 我们通过举办流动博物馆展览走进单位,让墨玉县各级党员干部、老百姓了解新疆,知道墨玉的历史。让他们深刻的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咱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在新疆这片热土上的各族人民群众,他们交融交往交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新疆各族人民还有我们每个人的最大的心愿,我们将在全县举办30场的展览。”

下一步,墨玉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将组织“流动博物馆”展览进社区、进乡镇、进军营、进学校,组织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史、新疆“四史”、墨玉县历史文化简述等丰富多彩的“流动博物馆”宣讲活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讲好新疆故事,大力践行“文化润疆”治疆方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到各族群众心田,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旅融合,文化发展添活力

盛夏的墨玉蓝天绿草气候宜人,景色格外美丽。近年来,墨玉县坚持以发展旅游为抓手,落实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以“旅游+”模式,狠抓特色小镇建设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实现文旅、农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

墨玉县普恰克其镇布达村素有“桑皮纸”之乡的美誉,得益于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辐射带动,如今建成了桑皮纸制作技艺传承中心、“桑皮纸一条街”、桑皮纸文化园、“桑皮纸博物馆”以及民间艺术村落。桑皮纸已成为墨玉县重要的文化旅游品牌,也成为了农民致富增收的一个行业,古老的桑皮纸绽放出新的光芒。目前,墨玉县与新疆国画院、北京桑皮纸国画院一同,对桑皮纸文化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和提升设计,进一步加快了桑皮纸文化产业发展。当地建立了近百亩的桑树种植基地,开办桑皮纸制作技艺培训班,鼓励和支持年轻人参与非遗传承,将非遗传承人列为“乡土人才”,做到非遗保护常态化、层次化、系统化,并积极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非遗传承与弘扬。

为打造具有高颜值的特色小镇,墨玉县邀请专业策划团队精心设计,围绕“大漠水乡、丝路驿站、魅力墨玉”的形象定位,把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作为重要着力点,特别是投入资金1100多万元重点打造的特色小镇——玉和小镇,经过建筑风貌、重要节点景观打造等,古村风貌呼之欲出,成为旅游风情小镇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2020年,新疆19家旅游景区经批准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墨玉县拉里昆国家湿地公园、墨玉县墨老城景区成功入选。拉里昆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资源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众多,是集水库湿地、芦苇沼泽、沙漠景观为一体的观光点,特别是沙漠风光和大片芦苇沼泽水域紧密相连,形成黄色沙漠与碧水植物的鲜明对比,这些更显得风光独特、珍贵无比。墨玉老城景区,可以观赏到独具特色,风格突出的民居建筑。在老城景区中心街区一层商铺,艾德莱斯绸、维吾尔小花帽、地毯、木雕、玉石等特色产品琳琅满目。来到老城区,不妨停下你匆匆的脚步,喝一杯养生健体的维吾尔药茶,再来一碗私房拌面亦或一盘美味抓饭,慢慢地欣赏、细细地品味这老城厚重的人文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墨玉县自然风光 央广网发

随着文旅进一步融合,墨玉县在旅游服务升级、乡村旅游发展、提升游客体验感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积极尝试,推进全县旅游业发展上新台阶,让更多内地的游客认识墨玉、了解墨玉,充分感受墨玉的风土人情。同时在旅游产品开发、打造上,推出了“喀拉喀什的礼物中心”,集墨玉大枣、核桃、木雕工艺品等农副产品,通过精深加工,依托电商等渠道等市场化运作,带动当地老百姓获得更多收益。墨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旅局党组书记李从越说:“2020年通过发展旅游产业,直接或间接带动883人就业,共接待游客32.9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达3.9亿元。”

展望未来,墨玉将继续探索和尝试“文旅一体、农旅融合”模式。在深入挖掘当地民族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加大文物古迹的保护和重塑力度,推动民族工艺品和文化体验项目设计与开发。将借助红白山、国家长城公园、拉里昆国家湿地、桑皮纸产业园等项目打造具有文化底蕴深、历史源远长、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体验式的旅游项目,让“新疆是个好地方、墨玉值得一游”成为一种旅游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