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5年,对于汪峰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他终于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事情,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音乐厂牌。 而《怒放的生命》便是汪峰在自己的厂牌“峰声音乐”下推出的首张创作专辑。

怒放的生命汪峰 - 怒放的生命

这一年,在经历了2004年《飞得更高》所带来的成功转型之后,汪峰也因为合约期满,结束了与老东家华纳唱片5年的合作。

反而汪峰认为想要一直做音乐,必然离不开大众的认可,必须要学会“成名成功”,这也让他一度被摇滚圈传统派所抨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O1在被称为中国摇滚黄金时代的1994年,汪峰和几个同学“不务正业”,玩起了摇滚,成立了“鲍家街43号”乐队,但是因为父母的反对,汪峰只有在晚上才能跑去酒吧“偷偷摸摸”搞摇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受不了机关工作的汪峰,辞去工作成了一个专职的摇滚歌手。

但是从一开始,比起那些来自酒吧、工厂、理工院校,全凭爱好成为摇滚歌手的“同行”,北京音乐学院毕业的汪峰便与他们在音乐之中的处境截然不同,科班出身的汪峰表现出了对音乐和金钱之间关系的深刻的认识。 有一个半月,他天天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骑自行车去给人送自己的专辑小样,他的目标非常简单,自己要找的人是否懂音乐不重要,“只要是我认识的,比我富裕的就行。”02后来鲍家街43号签了和崔健、唐朝同一家公司,在摇滚届也算倍儿有面了。 可汪峰并不开心,因为他们的第一张专辑《鲍家街43号》才卖了一万两千块钱,每人分得两三千块;第二张专辑《风暴来临》收入也不好,公司还要扬言把这两张专辑以5000美金的价格打包卖给香港公司。 汪峰不干了:我十年来的创作成果,只值可怜的5000美金?他第一次深刻地领悟,原来“成名”对一个有才华的创作人来说多么重要。03进入2000年,内地摇滚乐坛突然进入霜冻期,很多乐队就此转入地下或解散,鲍家街43号也几乎在一夜之间失去了演出机会,他们的状况比没出专辑之前还要糟,失去经济收入,汪峰何去何从? 此时恰逢全球著名的华纳唱片率先进入中国,华纳唱片看中了汪峰的才华和潜力,但按照该公司的的规定,只签歌手,不签乐队。 汪峰痛苦徘徊数日,继续音乐梦想的机会就在眼前,而且是国际级的平台(21世纪世界三大唱片公司之一)。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汪峰最后决定单飞。

O4单飞后的汪峰,成了一个商业公司里的摇滚歌手,被消费,被妥协,被包装。 他对此并不排斥或者后悔,因为他尝尽了“北漂”做乐队的苦头,他想要一直做音乐,就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2004到2005年,“非典”阴霾已扫,中国高铁大规模建设,全民备战北京奥运,“神舟六号”一飞冲天,大家似乎都沉浸在大国崛起的亢奋中。 传统中或颓靡或愤怒的摇滚乐显得有些“不合时宜”,这时候很多人隐约感觉到,除了流行乐坛的周杰伦们,是需要一些别样的声音了。 而汪峰也在压抑的状态中,持续迸发出“想表达的冲动”。在这种对成功的强烈渴望下,2004年,汪峰写出了《飞得更高》。 一曲抑扬顿挫的《飞得更高》横空出世,一扫不够“阳气”的华语乐坛,迅速唱遍大江南北,汪峰也因此尝到了甜头。 于是,2005年,汪峰趁热打铁创作出《怒放的生命》,这首和《飞得更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作品,再次切准了时代的精神气息,用一针鸡血为无数人加油,足够令人振奋。汪峰“我想要怒放的生命”的呐喊不仅仅是他自己的呐喊,也是属于一个时代潮流的呐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有人质疑汪峰说,他的创作是向商业妥协,迎合大众的流行口味,是背离了摇滚乐。 “把理想和情怀挂在嘴边,就不能商业吗?”汪峰对质疑进行反问。 他说,自己亲近商业更多是受迈克尔·杰克逊的启发,是出于“时代的意识”,但你能质疑MJ的伟大吗? 汪峰是“聪明”的,“中国摇滚圈死磕的人都磕死了”,他要在这行里走得长远,就必须学会成功。 《怒放的生命》之后,汪峰走的每一步,都紧跟潮水的方向,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今,49岁的汪峰依然忙得不亦乐乎,发新歌,上综艺,开巡演,做周边,互联网创业,他以对他的自我要求,寻找着摇滚歌手与商业之间最舒服的关系。 这样的汪峰,依旧在不断前行追寻着他“怒放的生命”,你想来演唱会现场感受他的摇滚魅力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