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疟疾日

2021年4月26日是第14个“全国疟疾日”。今年,我国将接受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的认证。及时发现、报告、诊断和治疗输入性疟疾病例,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让广大市民朋友了解疟疾防治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4月25-26日,我们将开展疟疾知识有奖竞答活动,先学知识再领红包,赶快喊上家人朋友来参与吧~

疟疾的流行现状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与艾滋病和结核病并称为世界三大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疟疾报告,2019年全球仍有87个国家和地区有疟疾流行,感染者逾2.29亿,约40.9万人死于疟疾。尽管疟疾死亡人数逐年下降,但疟疾发病人数近几年却呈现上升趋势,显示疟疾的威胁并未减弱。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曾发生过2次疟疾大范围流行,年发病人数高达3000万人。经过数十载几代人不懈努力,我国疟疾防治成果斐然,2017年首次实现本土疟疾的零报告。随着出国务工、经商、旅游等国际交流活动日益增多,境外输入性疟疾也逐年增多,每年均有3000例左右的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时有重症死亡病例出现,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界疟疾流行地区

注:

•疟疾流行区(红色区域)

•2018-2019年零报告区域(粉红色)

•2019年零报告区域(橘黄色)

•截止2019年连续3年零报告区域(蓝色)

•2000年后经世卫认证的消除疟疾区域(绿色)

•无疟疾区域(白色)

•缺乏数据区域(灰色)

疟疾的病原体

疟疾的病原体是人体疟原虫,主要有恶性疟原虫(约占疟疾病例的95%)、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另外研究证实流行于马来西亚丛林地区猴诺氏疟原虫可感染人。上述五种人体疟原虫分别引起恶性疟、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和诺氏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市原为间日疟流行区,自2011年始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现时常有从非洲、东南亚输入的恶性疟病例,输入性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也有发生。

疟疾的典型症状

疟疾发作的前几天,可有轻度的畏寒、发热、伴有疲乏、头疼、全身不适等,典型的疟疾症状有周期性的发冷、发热和出汗,整个发作历时6-10小时,发作多见于午后和傍晚。有的一天发作一次,有的隔天发作一次,有的不规则,病人还会出现贫血,脾、肝肿大,恶性疟病情进展迅速,易导致重症甚至危及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的血涂片镜下形态

疟疾VS新冠病毒肺炎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境外输入疫情的防控面临巨大挑战,须做到内防反弹,外防输入。让我们来梳理一下疟疾与新冠病毒肺炎的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来源于《疟疾的诊断》(WS 259-201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

疟疾的预防措施

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同时要做好境外输入性疟疾防控。从疟疾流行区返回后如出现发热症状,应立即就医,主动告知接诊医师旅居史,在排查新冠肺炎的同时开展疟疾筛查。

目前镜检是疟疾诊断的金标准,具有快速、准确、成本低廉等优点。及时诊断治疗花费少,遵医嘱全程足量用药易根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疟疾诊断

疟疾的传播媒介是按蚊,防蚊叮咬是预防疟疾最有效的措施。在疟疾流行季节使用纱门、纱窗、灭蚊器等防蚊措施,在流行区野外露宿(作业)的人员,应使用驱避剂和使用蚊账,避免蚊虫叮咬,也可采用菊酯类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或用杀虫剂浸泡蚊账进行灭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洲和东南亚是疟疾高度流行区,出国前应当了解目的地的疟疾流行状况,做好个人防护准备。

关于疟疾,我们还需要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的疟疾知识小课堂就到这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答题抽奖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