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海瑞是好官却没好命?因为他伤害了达官权贵们的核心利益!

海瑞(1514--1587),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人,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清廉官吏。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海青天”。但是海瑞一生宦海沉浮,毁誉参半,是一个既备受赞扬又屡遭非议的人物,他具有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勤政为民、崇尚节俭、严于律己的个人魅力。公元1549年,海瑞37岁,他在参加琼州乡试时作了一篇《治黎策》,针对海南黎族矛盾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这让当时审批试卷的主考官很是赏识,但是未录取他。直到1554年,海瑞才当上官,出任福建南平县教谕,从此走上了仕途。“教谕”一职相当于现如今的县教育局局长,官职不大且收入微薄,是当时很多读书人不大愿意担任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工作出色,经上司推荐,1558年海瑞升任浙江淳安县知县,海瑞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重新丈量土地并规定赋役,革除了原先的种种弊端和陋习,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政绩十分突出。但因他得罪了大奸臣严篙的亲信,本应调升任嘉兴府通判的海瑞,最终受排挤被平调到江西兴国任知县。1566年海瑞出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当朝皇帝明世宗整日不理朝政,兴趣都在玄修炼丹,妄求长生不老上,满朝大臣对此虽有不满,但都不敢直言。海瑞深感忧虑,便向皇上递上了让朝臣闻之色变的《治安疏》。在奏疏中,海瑞毫不畏惧地历数了世宗皇帝的种种不是,言辞十分尖锐激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犯颜直谏,在中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世宗皇帝读完奏疏后大怒,当场要把海瑞抓来问斩,因宦官黄锦和大臣徐阶替出面他说情,海瑞虽然暂时逃过了一死,最终却没能躲过牢狱之灾,被关进死牢等候发落。幸运的是,几个月后,明世宗驾崩,1567年,隆庆皇帝继位,海瑞被释放出狱并恢复原职,不久之后又得到升迁。1569年,海瑞被派往南京任应天巡抚,这个官职权大,管辖的范围很大,是海瑞仕途上达到的最高官位。海瑞上任后大力推行廉政措施,颁布《督抚条约》、《续行条约》等条令,禁止官员生活奢靡,杜绝官场贪污行为,严禁各级官员骚扰百姓。因海瑞的执政理念与当时的利益阶层之间存在着很大冲突,各种明枪暗箭不断向他袭来,海瑞成为了众矢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孤立无援的海瑞受到多方排挤,最终在巡抚任上只呆了八个月,于1570年春被迫解职归乡。时隔十六年后,明王朝皇室又一次替换继位人,新即位的神宗皇帝想借助海瑞的清廉名声点缀龙庭。于是在1585年,海瑞结束了长达十六年的闲居生活,被重新任命为南京都察院右金都御史,重返仕途的海瑞,作风一如既往,他严惩贪污、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职事。他不留情面的严厉作风,无疑给当时陋习成堆的官场带来了很大冲击力,诸多官员为此受困扰,很快海瑞就遭到了官员们的弹劾。1587年海瑞死于任上,结束了他与陋风积弊、达官权贵们争斗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