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基层医界作者:刘立红

作者:刘立红

5月12日下午,正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的习总书记先后来到医圣祠,了解“医圣”张仲景生平及其对中医药发展作出的贡献。总书记说,过去,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总书记的一言一行都让我们可以想象到中医药的道路会越走越快,前景越来越好。中医药的发展说到底还是中医人才的培养,只有足够的人才才能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算起来,从1998年正式进入基层医疗岗位,笔者至今在基层医疗岗位工作了20余年了。这20余年来笔者一直坚持中西医并重,尤其是近年来注重能中不西,特别是对于一些疑难杂病和慢性病,更是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也正是20多年来的坚持和思考,笔者对基层中医现状和基层中医培训有了些自己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层中医缺乏是事实

虽然国家近年来大力发展中医是事实,但是也反过来说明了中医缺乏,尤其是好的中医越来越少。中医在繁华的外表下透露了人才匮乏的实质,中医西化严重。随着国医大师逐渐都步入高龄,有的已经离我们而去,能够传承衣钵达到他们水平的人也远远不够。而在基层,好的中医更是难觅,不少握着中医执业医师或者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的人,日常诊疗也是以西医为主,完全看不出中医特色。

在基层,应用纯中医开展服务的少之又少,尽管中医药服务早已经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但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和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农村,据调查,大部分村卫生室都不能真正开展中医服务,其实国家对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服务是非常鼓励和支持的,但因为中医人才缺乏,严重阻碍了中医药服务在农村基层的发展。

中医成才周期长难度大

中医的人才培养周期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培养一个好的中医更不容易。如果是自学时间更长,因为现在行医环境不像古代,古代都是中医,所以患者不会轻易更换医生。现在我们常见病大多是找西医看,或者即使一开始找了中医,一次不效可能就换医生了,这对基层中医的提高是不利的。所以现在基层中医要想做出名气更加难,一个年轻的中医要能坐的住冷板凳,逐渐摸索,正因为现在中医的环境差,所以会迫使他去学习经典、学习他人经验,看病时才可以看准、用药准,效果才好,患者才会多,患者多了也就更加促进他提高了。所以在基层能够坚持中医的人一定是热爱中医的人,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去学习中医。

如何提升培养基层中医

目前大多数基层中医在岗位上都是自学为主,缺乏提升平台与机会。自学是边学习边摸索边临证,从中掌握经验,这种提升自然需要很长时间和很费精力。但是如果有名师指点迷津的话,这些有基础的基层中医会进步很快。但是遗憾的是目前基层中医的培训处于零散状态,缺乏系统的有规划的培训。

国家已经大力发展中医,所以笔者认为各地卫生管理部门应该趁着这个东风,制定本地基层中医提升计划,将经过考察的具有相应资质的基层中医纳入计划里,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让这些基层中医能够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在名师的指点下学习更多的经验。

培养名医应该从基层选拔。我们看看那些国医大师成名史,绝大多数国医大师都有长期在基层工作的经历。实际上中医本来就是根植于基层的,在古代中医是不分科的,一个中医就是一个小型综合医院,所以基层能见到内外妇儿各科疾病。比如笔者在基层运用中医药除了对外科涉及较少,其他科目疾病都能看。一个好的中医也应该广泛涉足所有的疾病后才能真正提高。反观现代中医院校毕业生,很多毕业就进入医院,定在一个科,医院西化严重,更加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所以,我认为培养名中医不妨从基层中医中来选拔。

奖励基层中医,激励他们发展。现在各级政府都有专项资金用于中医药的发展,但是这些资金是否真能用到位、用到刀刃上是一个问题。在覆盖范围上,我们看到绝大多数费用可能最多只投入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层面,所以近年来各地乡镇卫生院都建起了漂亮豪华的中医馆,但到再下一级的村卫生室、中医诊所基本上没有机会。所以,笔者建议应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扶持中医优秀人才的培养。对于优秀中医人才,可以出台一些激励政策,以增强其服务积极性。

总之,笔者认为,发展中医、培养基层中医应该多部门联合,各级政府和卫生管理部门应该把提升本地中医能力当成一项长远规划,脚踏实地的去执行。

#医师报超能团#